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片《百鸟朝凤》于2016年5月上映。这部电影是已故的第四代导演吴天明(1939-2014)最后一部作品,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传承唢呐艺术的故事。唢呐曲《百鸟朝凤》是在葬礼上吹奏的大哀之乐,只有生前德高望重的逝者才配享用。唢呐王焦三是这门绝活的掌门人,为了传承手艺他把游天鸣收入门下,.并且对徒弟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后来,艺品与人品俱佳的游天鸣在师兄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民俗继承人。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的风俗正在发生变化,唢呐班子的业务逐渐被西洋乐队取代,随后师兄弟们也陆续进城务工,民俗文化遭遇了现代性打击。唢呐王焦三最终也迎来了悲剧命运。本文以《百鸟朝凤》为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展开对吴天明电影的研究,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的内容。绪论部分对吴天明电影的题材经纬与艺术圭臬做了整体性的概述,接着指出了重新研究吴天明电影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以大众文化批判为视角、以历史与民俗为路径的研究思路。第一章分析了《百鸟朝凤》的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之间存在的联系,通过对影片上下两个部分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发现电影在改编过程中叙事重心产生了游离。第二章对《百鸟朝凤》电影文本做了进一步的深入解读,通过对“历史与民俗流变的影像书写”、“民俗与历史场景的影像呈现”两个方面的阐释,揭示了《百鸟朝凤》所表征的传统文化面临的现代性危机,然后把吴天明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人生》、《变脸》与《百鸟朝凤》进行比较解读,发现《百鸟朝凤》从文本改编、人物塑造、镜头运用等各个方面都转向了保守。在前文电影文本分析的基础上,第三章首先指认了吴天明电影隐藏的文化特征,认为晚年吴天明是商业风景之外的“游荡者”,他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之间选择了守护传统的尊严,从而使得《百鸟朝凤》在文化立场上出现了后倾姿态。其次,文章确认了吴天明电影对于大众文化的批评内涵:他以历史叙事塑造“大众记忆”,而以民俗叙事反抗“视觉快感”。最后,文章总结了吴天明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启示:重拾现实主义题材以制造新的震惊,坚守工匠精神以彰显民族精神底色。在大步狂奔的电影市场,对吴天明电影的研究永不过时,他启示着影人拨开虚妄的迷雾,重见真实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