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代语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针对语言与语言主体——人的关系研究越来越引起多方的关注。在语言文化学中,“人”逐渐成为语言世界图景的研究主体和研究出发点,同时,在国际交流、民族交往不断频繁的今天,我们也越来越感受到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性。而观念理论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意义中的概念,另一方面也对其进行了升华,包含了更多的人文因素和民族特性。现今,用观念理论来分析文化内涵已经成为了语言文化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因此,我选择《中俄生死观比较—一以汉俄语成语、谚语、俗语为例》作为论文题目。生与死贯穿人生始终,是每个人人都无法回避的人生课题。成语、谚语和俗语则是各个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短小精悍、形象生动、寓意精辟、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是人民大众对时代积累、传承的社会、政治、历史、生活、宗教的经验总结,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出了这个民族特有的语言世界图景。通过这一比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两国的文化特点,了解两国人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国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避免或克服在交际中可能会产生的误解与分歧。目前,在中俄观念对比研究方面,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理论和研究了,但是在中俄生死观比较方面,研究成果不多。可参考资料较少。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使用观念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方法。所采用的具体操作步骤为:1.考察“生”与“死”在词典中的释义。2.考察表示“生”、“死”词语在成语、俗语以及谚语中的反映,分析“生”、“死”词语的典型搭配及隐喻的使用。3.根据语料对比分析汉俄语中生死观的异同,主要选取角度为儒释道对中华民族的生死观形成的影响和基督教对俄罗斯民族的生死观形成的影响。本文各章节的主要内容为:前言中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创新之处。第一章主要介绍语言世界图景理论和观念理论,指出观念对比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二章对运用具体语料,对“生”、“死”和“жи3Hb”“cMepTb”进行分析,主要从两方面——在词典中的释义和在成语、谚语和俗语中的体现。第三章在第二章的语料基础上,针对在成语、谚语和俗语中体现出的中俄生死观进行对比分析。结论中归纳本文的研究结果并总结本文的研究意义。通过分析“生”、“死”和“Жи3Hb”“cMepTb”在成语、俗语以及谚语中的反映,得出结论主要有:一方面,我们看以看出,两国人民对生死都有着理性的认识,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接受死亡的必然,能够坦然地面对生死。另一方面,两国人民的生死观中又体现出其各自不同的宗教、文化色彩,有着各自的独到之处。继而进一步阐释中国儒释道思想和俄罗斯东正教对各自民族文化观念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