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表皮干细胞对裸鼠皮肤缺损再上皮化的实验研究

来源 :内蒙古医学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k81950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离培养人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 ESCs)并研究观察其对裸鼠(BALB/c mice)全层皮肤缺损再上皮化的作用。 方法:1、人ESCs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特性的检测:用“Ⅳ型胶原粘附法”分离培养人ESCs后,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2、人表皮干细胞对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再上皮化的实验研究:将培养获得的人ESCs用DAPI标记后,制备成细胞悬液注射于12只裸鼠背部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通过对创面愈合过程的大体病理HE染色观察、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API)荧光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裸鼠创面组织内人ESCs,研究ESCs对创面再上皮化的作用。 结果:1、用“Ⅳ型胶原粘附法”获得的细胞贴壁生长,分离孵育培养过夜后,细胞逐渐伸展形成铺路石样,细胞核较大,核浆比例大,大多相互聚集克隆生长形成细胞集落;细胞化学染色显示CK14、CK19、β1整合素呈阳性表达,CK10呈阴性表达;细胞周期分析ESCs处于G1期与S期的细胞比例之和为83.04%。其生物学特性符合表皮干细胞的特征。2、人ESCs对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再上皮化作用的实验结果显示:ESCs组12只裸鼠伤后3d的创面愈合率为48.72±12.88%,与空白对照组12只裸鼠伤后3d创面愈合率31.55±14.72%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Cs组在伤后7d的创面愈合率为95.11±6.11%,与空白对照组7d的创面愈合率78.33±10.17%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裸鼠伤后10天背部皮肤缺损创面全部愈合。DAPI荧光检测显示创面表皮层和真皮层有蓝色荧光阳性表达;空白对照组创面组织未见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SCs组的创面CK10、CK14呈阳性表达;空白对照组创面组织未见阳性表达。ESCs组创面表皮层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阳性(++)表达;空白对照组的为弱阳性(+)表达。且ESCs组创面表皮层的PCNA表达值(2.30±0.48分)要高于空白对照组的PCNA表达值(1.00±0.47分),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Ⅳ型胶原粘附法”是一种操作简单且可靠的分离培养ESCs的方法,用该方法得到的表皮干细胞可促进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再上皮化,加速创面愈合的速度并提高创面的修复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新的小分子活性肽Apelin对大鼠离体肺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以了解Apelin对肺血管的调节作用。 方法: 采用离体肺血管环灌流法测定血管环张力的变化。分
本文应用BIM技术,模拟西安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实际情况,结合环境分析结果,调整建筑功能布置.通过模拟计算比对,选择更合适的建筑材料,调整建筑物施工偏差,选出建筑最合适的方案
目的:本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阻断肠系膜上动脉模型,观察小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Cajal间质细胞形态学及肠道促炎症因子和氧自由基水平的变化。第二部分采用空肠袋模型给
[目的]脂质相关膜蛋白(lipid-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s,LAMPs)是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的主要致炎因子。实验通过研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对Mp LAMPs诱导人单核系THP-1细胞产生炎症因子、炎症蛋白及炎症介质的影响,了解Nrf2对M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目前全球约有1.7亿~2.0亿HCV感染者,此感染者中70%~85%可发展成为慢性感染,病程
目的: 研究脐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08年4月至2008年11月在内蒙古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产妇脐带血,设胎膜早破组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