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通过互济互助、共同抵御疾病风险的制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逐步发展开来,到70年代已大面积覆盖全国,然而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农村医疗存在的制度基础——农村集体经济逐步瓦解,合作医疗也不再维系。进入20世纪90年代,重建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次被提上议程,如何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医疗制度模式及医学模式,如何解决医疗保障覆盖率不高、医疗服务监管薄弱、城乡低收入人群医疗服务可及性差等问题逐步被关注。终于在立足于新制度环境的基础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金)被提出,并在2003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截止到2013年,新农合人数超过8亿,覆盖率达到98%1。然而新农合制度开展状况如何,面临哪些问题也是一直被关注的焦点。山东省是全国新农合发展状况的一个缩影,它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既具有其个性,也必然具有共性,文章将以山东省为例,进而俯瞰全国新农合发展状况。首先纵向分析了2008年至2012年山东省整体新农合运行情况,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并通过搜集近年来山东省十七地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相关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横向地分析了十七地市新农合开展情况。根据以上横、纵向分析结果,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农合制度改革意见。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第1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方法与思路以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章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研究成果;第3章主要从横向角度考察了山东省新农合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第4章开始是的实证部分,其中第4章介绍了因子分析的理论基础;第5章介绍了因子分析的数据与指标的选取,对十七地市新农合运行情况用因子分析方法打分,并对结果进行剖析;第6章根据第5章分析结果,并借鉴第3章山东省新农合所面临的挑战,在制度策略、管理策略及风险防范策略方面提出较为可行的新农合改革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