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不对称问题对解释当代许多经济活动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通常都假设市场交易双方具有完全的信息,然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经济行为主体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具备完全信息。信息不对称理论恰恰正是在弥补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漏洞的基础上推动了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不对称信息是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对事前隐藏信息的研究导致了逆向选择、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对事后隐藏信息或隐藏行动的研究导致了道德风险理论。在现实税收工作中,税收博弈双方不可能快捷、无成本地获取信息,信息的发布和需求方拥有的信息量是不对称的。纳税人是“经济理性人",他必然选择使自己利润最大化的选择,由于信息不对称,按照成本收益原则进行选择的纳税人,有条件、有倾向地进行非诚信纳税的行为,这种行为直接导致税收的流失。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充分运用所学的管理学、运筹学、经济信息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税源监控这一视角,对信息不对称、税源监控、纳税人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税源监控中存在的各种不对称信息,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目的在于尝试用信息不对称理论解决税源监控中的问题,实现税源监控的优化和效率。遵循这一脉络,全文分为5章。
第1章为导论,主要是提出问题,介绍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税源监控相关理论的发展历史,希望通过对税源监控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探讨从而对防止税收流失、加强税源管理、增加税收收入、尽量做到“应收尽收”、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税收公平起到一定作用。
第2章对税收信息不对称与税源监控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在理论基础部分对信息不对称、税源监控等概念进行了定义,分析了信息不对称与税源监控的关系。通过信息本身存在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影响纳税人行为因素、影响征税人行为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科源监控中信息不对称的成因。进而对税源监控中信息不对称的五个负面影响:纳税人逆向选择;纳税人和征税人的道德风险;征税的低效率;税收中性原则的丧失;对资源配置、宏观调控和收入分配产生影响进行了探讨。
第3章对我国税源监控中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及现状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将我国税源监控中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归纳为四种主要形式:政府与税务机关信息不对称、税务机关内部信息不对称、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和税务机关与其它管理单位信息不对称。指出我国目前税源监控缺少信息资源、缺少完善的指标体系、缺少健全的法制和规章作为制度保障、缺少人力资源、缺少与相关部分协调配合的问题。
第4章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税源监控体系的完善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将最大限度的获取并应用税收信息和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作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完善税源监控的基本原则。
提出在取得税务信息时不仅要重视获取财务信息,还特别要重视生产经营信息等非财务信息的获取,重视对获取的信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利用,形成各管理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将时间序列法和关联技术法作为宏观上解决税源监控中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方法。最后建立起一个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微观税源监控指标体系的指导方法,认为应将指标体系分为地区税源分析预警、行业税负分析预警、专项指标分析预警三个方面,从不同的侧面对税源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第5章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构建税源监控体系的配套措施做了进一步的阐述,特别是要加强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和纳税人的激励机制重塑、融通监控信息来源、税源监控人员素质培养、规范执法行为、建立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等方法缓解或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对税源监控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