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原性硫化合物(Reduced Sulfur Compounds, RSCs)和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是众多工业过程中排放的两类重要的大气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有非常有害的影响。另外,已证实VOCs还参与大气的光化学反应,是导致近地层大气臭氧浓度升高,氧化性增强的重要原因。目前,中国政府正不断出台越来越严厉的有关有毒有害废气排放的政策,为遵守政府规定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工矿企业必须对所排放的废气进行净化处理。生物过滤已被证明是一种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从废气中去除RSCs和VOCs等污染物的选择,目前生物过滤技术已成为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污染控制技术。本研究针对工业过程排放的含H2S和VOCs废气,利用生物过滤技术在不同的污染源开展了一系列的中试研究,在实验室富集了3个降解菌群,并利用菌群开展了处理混合BTEX废气的小试研究。实验分析了工艺条件与去除效率的关系,并利用PCR-DGGE、克隆文库和454-焦磷酸测序等生态学分析技术研究了生物过滤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与工艺条件的关系。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生活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物的浓度在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段差异较大,硫化氢是污水厂恶臭污染的关键污染物,其浓度沿着污水处理的工序顺序降低。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还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尤其和温度的相关度较高。污水厂不同处理单元释放废气中还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化合物,在格栅、沉砂池和污泥浓缩池产生的主要有机物为甲苯和二氟一氯甲烷。污泥脱水车间恶臭气体还含有种类较多的还原性有硫化合物,以甲硫醚和乙硫醇为主。生物滤池成功用于污水厂和垃圾压缩站的恶臭污染控制,对于大流量、含低浓度恶臭污染物的废气,可以在极短的停留时间内获得良好的去除效果。2、在利用生物滴滤池处理生活污水厂沉砂池恶臭气体的实验研究中,两个装填不同填料的生物滴滤池启动运行5天后即可达到拟稳定状态,硫化氢的去除率即可接近100%,火山岩生物滴滤池的气体停留时间甚至可以缩短至3s而不影响去除效率。硫化氢的去除效果和稳定性与定植于生物滴滤池中的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关系密切。在负荷增加、停留时间缩短后,两个生物滴滤池的去除性能逐步显示出差异。陶粒生物滴滤池的去除效率的降低可归因于pH的下降抑制了微生物的活性,而火山岩生物滴滤池的表现出持续、良好的去除性能。焦磷酸测序结果表明Thiomonas能够迅速在两个生物滴滤池中繁殖,但Acidithiobacillus属仅在火山岩生物滴滤池中发展为优势种群,这类细菌对于生物滴滤池能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性能至关重要。3、在评价生物滴滤池去除涂料厂废气中VOCs的实验中,生物滴滤池能够成功在非稳定状态(VOCs浓度波动和间歇运行)下启动,但生物滴滤池需要比丙酮和甲乙酮更长的时间去适应甲苯和苯乙烯。营养浓度和设备的暂停显著影响生物滴滤池处理芳香族化合物的能力。增加营养浓度有助于提高生物滴滤池处理甲苯和苯乙烯的效率,说明微生物利用VOCs为碳源时需要相应量的氮源。另外,细菌群落分析表明,变性细菌纲的细菌种群是生物滴滤池中的优势微生物。生物滴滤池启动时的接种物对于提高生物滴滤池的去除能力有重要作用。营养浓度的变化和设备的暂停也许是引起细菌群落结构变迁的原因,并导致生物滴滤池在处理疏水性化合物时效率下降。4、从石油污染的土壤当中,经过长期的驯化富集了3个菌群,菌群的群落结构利用16S rDNA基因克隆文库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析。三个菌群均以变性细菌纲的种属为主。菌群经过驯化后群落结构趋向简单,主要的优势菌属均为2个,优势菌属的比例在三个菌群中分别为42.4%、62.3%和68.3%。从上述三个菌群中,分别分离纯化得到3个降解菌株T3、DX1和DS2,其中T3降解谱最广。DX1对m-二甲苯和p-二甲苯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而DS2仅能降解苯乙烯。5、在生物滴滤池处理含混合VOCs的小试实验中,接种专门驯化菌群的生物滴滤池能在很短时间完成驯化过程并获得理想的对BTEX的去除效果。生物量增长迅速,但未引起填料床压降的明显上升。在拟稳定状态下,尽管同时接种活性污泥和菌群的生物滴滤池能比仅接种菌群的生物滴滤池更快的达到拟稳定状态,但两者之间的最大去除负荷无显著差异。在生物滴滤池前附加活性炭吸附柱对于生物滴滤池的去除负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最大去除负荷从176g/m3.h(进气负荷为189g/m3.h)增加至263g/m3.h(进气负荷为270g/m3.h)。而无活性炭吸附柱的生物滴滤池尽管去除负荷从176g/m3.h增加至191g/m3.h,但去除率从99%下降至91%以下。DGGE指纹图谱表明,驯化菌群中的优势微生物能够在两个反应器中稳定存在,生物滴滤池上下层填料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程度高,可能是PU作为填料能使得营养和废气污染物的垂直分布较为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