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外周血IL-2、IL-10的关联性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basij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1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中医证候聚类分析、外周血IL-2、IL-10放射免疫分析,研究其内在关联性,为中医药干预CIN提供依据。  方法:建立患者中医症状数据库,对其进行聚类分析,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IL-2、IL-10的表达,进而研究IL-2、IL-10的表达情况及其比值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结果:1.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其六大证型:脾虚湿盛、湿热内蕴、热毒蕴结、肾阳虚、阴虚夹湿、气滞血瘀。其中,CINNI49例,以脾虚湿盛、肾阳虚为主;CINⅡ34例,以阴虚夹湿,脾虚湿盛为主;CINⅢ67例,以湿热内蕴、热毒蕴结为主。  2.IL-2在CIN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减弱;IL-10在CIN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强;IL-10/IL-2的比值随CIN病变的加重而升高,与CIN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3.外周血 IL-2总体变化趋势为:肾阳虚﹥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脾虚湿盛﹥阴虚夹湿﹥热毒蕴结;IL-10总体变化趋势为:湿热内蕴﹥脾虚湿盛﹥阴虚夹湿﹥肾阳虚﹥热毒蕴结﹥气滞血瘀;IL-10/IL-2比值总体变化趋势为:湿热内蕴﹥热毒蕴结﹥气滞血瘀﹥阴虚夹湿﹥脾虚湿盛﹥肾阳虚。  结论:1.本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六大证型,其分布规律为:脾虚湿盛>湿热内蕴>热毒蕴结>肾阳虚>阴虚夹湿>气滞血瘀,提示湿邪是主要病因,病变涉及肝、脾、肾三脏。  2.外周血IL-2的表达与CIN的病变程度负相关;IL-10的表达及IL-10/IL-2的比值与CIN的病变程度正相关,提示IL-2、IL-10在CIN的发展演变中具有重要意义。IL-2水平下降与IL-10水平的上升,提示Th1/Th2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出现了Th2漂移,导致机体清除HPV及其抗肿瘤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促使了CIN的发展演变。IL-2、IL-10两者联合检测可为Th1向Th2漂移提供证据。  3.通过聚类分析聚出的六类证型与IL-2、IL-10及IL-10/IL-2比值均存在相关性,其中脾虚湿盛及湿热内蕴与CIN的发展演变关系密切,应在辨证施治中给予重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