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浆造纸综合(中段)废水排放量大,浓度高,达标处理难度大,是造纸行业治污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国内外制浆造纸厂综合废水处理工程一般采用一级沉降,二级生化处理方法,实践证明这是治理综合废水较为成熟的技术,但仍存在排放污水色度较大、COD<,cr>相对较高的问题,水资源的污染和短缺使得造纸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势在必行。本论文围绕制浆造纸综合废水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制浆造纸综合废水在蒸煮过程中的回用技术,并且研究了利用电化学—曝气生物滤池联合法这一深度处理技术,对制浆造纸综合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为进一步实现造纸废水的回用做出有意义的尝试。
本文研究了经处理的造纸废水在蒸煮过程中回用对制浆过程及纸浆的可漂性、物理强度的影响。分别采用清水、二沉池废水、初沉池废水和模拟初沉池废水作为补充水,进行杨木硫酸盐法蒸煮实验,并测定废水的各项指标,深入研究了废水对制浆过程的影响机理,探讨废水制浆在纸厂应用的可行性。
电化学处理过程采用铁板和铝板可溶阳极,通过讨论电流密度、电解时间、通电量、pH值等影响因素对COD<,cr>、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确定电化学法深度处理综合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在适宜的处理效果/能耗比条件下,最佳运行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为150A/m<2>,停留时间为15min。并且以邻苯二酚和邻氯苯酚分别作为多酚类化合物和氯酚类化合物的模型物,进行电化学降解实验,探讨了这两种化合物在电化学处理过程中的降解机理。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过程在挂膜阶段考察组合填料和自产填料的性能差别及其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的影响,在运行阶段研究不同的气水比、水力停留时间等条件下曝气生物滤池对COD<,cr>等指标的去除效果,探索最佳运行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在适宜的处理效果/能耗比条件下,最佳运行工艺参数为气水比2:1,水力停留时间2.5小时。
采用实验室摸索出的土艺参数,在造纸厂污水处理现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综合废水深度处理运行实验,研究表明,利用电化学技术和曝气生物滤池技术联合深度处理制浆造纸综合废水方法可行,效果显著,COD<,cr>去除率达到85%以上,色度去除率达到90%左右,为今后该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设计、运行和管理提供参考。
本研究对电化学一曝气生物滤池联合法深度处理造纸废水新工艺和造纸废水的回用做了初步探讨,其整个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协调、整合及综合经济效益分析仍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