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可以分别从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进行测量。有调查显示,在一些高校,大学生基础课逃课率在25%以上,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至于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基础课的逃课率甚至达50%,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厌学的学生比例竞高达40%。目前,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心理学,包括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学习主动性、学习态度、专业兴趣以及某些人格特征等自身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于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社会因素还缺乏深入和明晰的解释。角色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角色冲突是指个体不能满足多种角色要求或期待而造成的内心或情感的矛盾与冲突。在综合以往的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自行编制了《大学生角色冲突间卷》结合己有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以北京工业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试图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基本状况,角色冲突理论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学习倦怠及其各个维度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2)在学习倦怠的年级分布上,差异性显著(p<0.05),大一学生的学习倦怠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年级,且有随年级上升而下降的趋势,尤其是成就感低这一维度显著低于另外两个年级(p<0.01),而在另外两个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3)在所学专业方面,理工科学生的倦怠水平显著高于文科学生(p<0.01),并且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这三个分维度上均显著高于文科学生(p<0.05,p<0.05,p<0.01)。(4)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在政治面貌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其中党员无论在学习倦怠总分还是各个维度上均好于团员,团员在学习倦怠总分和各个维度均好于普通学生。(5)大学生学习倦怠总分在生源地分布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成就感低这一维度上,县级以上城市明显好于农村和乡镇户籍学生(p<0.05)。(6)网络角色和学习角色与学习倦怠呈显著性相关。(7)党员有着较低的学习倦怠得分,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是在党员自身角色上不愿意承担学习和生活上的模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