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理上,PPP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PPP是公私合作关系的总称,其目标是双方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在实践中,其具体包括了十几类传统公私合作模式,如常见的BOT、BOOT、BOO等形式。狭义的PPP在范围上要窄得多,专指PPP融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首先在深圳开始试点这种模式,在取得骄人的成绩后,逐渐扩展到全国,形成了一股PPP项目建设浪潮。PPP模式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其为中国各地经济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地的高速公路,垃圾焚烧厂以及养老院等,很多就是通过PPP的形式得以顺利开展的。虽然PPP取得了极大成功,但也遭遇了不少低谷。这主要是由于PPP所需的周期长、参与主体众多、涉及学科领域广所致。PPP模式的这些特点,使其在建设、运营过程中面临了诸多风险。在学术界,关于PPP项目风险的识别与管理研究得较多,但关于PPP项目法律风险的种类与防范方面的研究目前并不十分充分。到目前为止学界对法律风险的定义也尚未统一,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分析了其诱因,并认为其会给行为主体带来法律上的种种不利后果与其他损失。笔者通过归纳中外文献,总结概括出PPP项目面临的五大类法律风险,分别是法律适用风险、政府反向寻租法律风险、政府担保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合同期过长法律风险与违约法律风险。通过观察这五类风险,笔者根据造成法律风险因素的不同,将上述五类风险划分为外部法律风险和内部法律风险,以期对这些风险进行更好的归类。外部法律风险指PPP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遭遇的来自法律环境或政府信用等外部环境的风险,具体包括法律适用风险、政府反向寻租法律风险和政府担保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内部法律风险主要指与PPP合同有关的法律风险,具体包括合同期过长法律风险和违约法律风险。笔者认为这些法律风险在实践中往往影响着项目的顺利开展与经营,所以本文重中之重就是找到防范这些法律风险的方法。笔者通过对比中外文献与总结实践经验,对每一条风险都提供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机制,以期对现阶段的PPP实践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本文共分为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第一节简要说明了PPP模式的概念、特点与涉及到的主要法律关系。第二节是本文的主体之一,在明确了PPP相关基本问题之后,详细列举了五大法律风险,并通过一定分类原则对其分类,借此厘清各种风险之间的关系,为下文的的防范风险奠定基础。第二章、三章是本文的重点,通过借鉴国内外文献与实践案例分别详细论述了外部法律风险和内部法律风险地防范,以期对PPP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