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行车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一直是非机动车种类中人们用于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但是90年代以后,助动车、电动车自行车(暂且叫电动自行车,沿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叫法)开始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他们与自行车相比具有体积大、速度快、质量大的特点,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新的交通问题,产生了两个对电动车态度截然相反的两个阵营,反对派和拥护派。这两部分人从电动车的出现就开始产生激烈的冲突,矛盾的焦点集中在电动车的环境污染问题、安全问题、占用道路资源问题和管理问题上。到底电动车对环境、安全和道路资源的占用以及人们生活有什么影响?是否应该禁止?如果禁止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如果不禁又如何管理?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交通管理者、决策者、交通法律法规的制订以及生产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
本文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电动车交通方式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电动车之所以发展迅猛是有客观的因素在起作用。通过对上海和成都的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研究了电动车和自行车的运动特点和速度的区别,对电动车的通行能力、出行比例、使用人群、出行时间和距离进行了研究。对电动车使用者的出行行为和群众态度进行了调查,指出现有电动车是由什么交通方式转移而来的,如果电动车无法使用他们又会转移到什么交通方式上。通过对电动车微观和宏观交通特性的研究使人们对电动车特性有清楚的认识,为后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文章随后对人们争论的三个焦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如电动车的环境、安全、占用道路资源问题。通过大量的调查和资料搜集,对电动车生命周期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进行研究,并把电动车和自行车、公交车和小汽车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电动车并不是表现最差的。电动车在废气污染和能源消耗方面比公交车和小汽车都小,但铅酸电池对环境存在一定污染,因此必须建立严格的电池回收制度,并加紧研发替代能源如锂电池,这样电动车的环境污染问题将比公共汽车和小汽车都小。
对焦点问题之二:电动车安全问题的分析,文章采集了上海、苏州、成都的历年交通事故数据,对汽车、摩托车、LPG、电动车、自行车几种交通方式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还引入了综合评价的方法,采用模糊数学,对上海、苏州、成都几种交通方式进行了评价,发现小汽车的安全性是最差的,其次为摩托车,电动车和自行车的安全性相似。对电动车事故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电动车从技术特性上介于摩托车和自行车之间,从管理特性上和自行车类似。
对焦点问题之三:电动车道路资源占用的分析,利用机动性、可达性、生产率和效用四个指标对电动车交通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电动车在机动性、可达性、生产率、效用方面都比慢速公交要好,与快速公交比起来机动性稍差,不过如果考虑到公交车并不是门到门的交通方式,加上从出发点步行到车站和等车时间、步行至目的地的时间,电动车比公交车交通效率高。然后对几种交通方式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实现两轮车转移到公交车的要点。
在对电动车的利弊进行了详细科学的分析研究后,文章以上海为例分析了禁止电动车对环境、能源、安全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指出电动车不应该禁止,而是应该加强管理,并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根据研究成果及经验,将两轮电动车分为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在交通管理方面电动自行车可按照非机动车管理,电动摩托车可按照机动车辆的身份进行管理,但是两种车辆都必须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给出了区分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的界限,指出除给出的界限外二者的重量不应该再做确定的限制,而是应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给出一个范围,但是必须要在生产和管理时严格限制速度。文章还指出了99标准的不足之处,对99标准提出了修改意见,对新标准的制订提出了应该关注的几个重要指标。在分析现有体系问题和总结管理及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电动车管理的体系,并提出了具体管理时需要关注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