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现代的诸多特征影响着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带来多元价值观及反传统的对美的认识等理念的转变。这些影响与图像时代多样的视觉表征相互交织,对受众的视觉信息解读造成极大的障碍。受众对视觉符号的能指与所指解读的联系逐渐松散,直接表现为对后现代语境中视觉表征及图像信息的阅读困难。因而解析后现代对受众视觉素养的影响,以及提升受众视觉素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以课程为载体,以受众视觉素养培养为目标,在对国内外现有视觉素养相关课程的存在形式及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后现代课程观的两个维度出发,重点对后现代语境下视觉素养课程进行理论框架的搭建及实践模式的开发与设计。论文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与调查研究法,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参与视觉素养相关课程开发与设计,并与课程的执教者和开发者展开对话。首先,在“课程反思”层面,对后现代语境下视觉素养课程的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与实践论进行反思,明确视觉素养课程是否存在、何以存在、存在价值、以何存在等哲学、心理学、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基础。其次,在“理念重构”层面,关注后现代语境对视觉素养课程观的影响。从对后现代课程观的成果进行反思与分析入手,提出“基于课程开发过程”与“基于课程传播方式”的后现代课程观新解。结合视觉素养课程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分析,以此建构后现代语境下视觉素养课程观。再次,在“课程建构”层面,依据泰勒课程开发理论,建构后现代语境下视觉素养课程框架。结合后现代思潮的影响、视觉表征特点及视觉素养内涵等,提出视觉素养课程性质的“五性”——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批判性、创造性;课程目标的“认知”与“情感”领域的分类;课程内容基于“根茎理论”的跨学科特质以及基于视觉素养内容的“层级性”内容架构;而课程实施则提出面向不同阶段学习者的课程实施外部推进策略与具体课堂内部教学策略;在课程评价方面以多元主体与对象、多元方法等阐明评价的反思与转变。最后,转向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从课程开发过程与课程传播方式两个维度的后现代转变,在“实践探索”和“传播共享”两个层面,结合国内外视觉素养课程案例,在视觉素养课程开发与设计研究中,构建了基于受众的视觉素养课程开发模型与课堂教学“生态圈”模式;而在视觉素养在线课程开发与设计中,在分析现有在线课程发展基础上,结合多个案例,提出视觉素养在线课程开发与设计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