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科书是一种重要的母语课程资源,是呈现课程内容的物化形态,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凭借,它本身与文化有着天然的相关性和内在的共通性,起着反映社会主流文化意识、传播主流文化内容的物质媒介作用。因高中阶段学生处于青年初期的独特性,其生理和心理均趋于成熟和稳定,加之高考的影响,使得高中阶段的语文教科书一直被教育界、文化界、舆论媒体以及社会大众等多种话语主体所关注,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从编排质量与发行数量双重标准来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高中语文教科书无疑是现行普及面与受众面最广的。故本文选取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改革开放四十年中,政治、经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对高中语文教科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历次修订与出版,从来都是国家意识形态、社会价值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全球教育改革等诸多方面的“晴雨表”,较为迅速而全面地反映着社会变革的方方面面。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建设的历史变迁中呈现出来的选文编排内容及其文化选择特征,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因此,本文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时间轴线,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八套高中语文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聚焦教科书文化选择中展现出来的文化取向,立足于政治文化、传统道德文化、审美文化三个方面的全方位系统检视,分析文化因素在八套教科书中的浸与沁,以期深入认知教科书编写过程多重话语“博弈”、“自洽”的复杂性和教科书作为社会文化载体的特殊性,夯实教科书编写的文化理论基础,为理解教科书编订和研究选文标准提供可靠的文本考据,从侧面映射四十年来我国教学大纲与课程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与教育改革的得与失,促进高中语文教科书文化取向的健康发展。本文认为研究语文教科书的文化取向需重点从选文入手。选文是语文教科书编写的核心内容,语文教学中以教科书选文为主要教学内容来达成课程目标,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研究教科书选文,在一定程度上就把握了教科书编写的实质,成为反思既往教科书编订的重要突破口。关于选文的研究应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选文须堪为典范,即叶圣陶先生强调的“文质兼美,堪为模式”,使其在历史长河里具有存在的时间性与空间性;第二、选文须有价值尺度,既要符合时代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又要具有“文道统一”的现实意义;更要具有传承与创新的绵延之力;第三、选文须有鲜明的文化视野,既要有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子,还要有放眼全球的格局与气度,在尊重与理解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人类文明的精华;第四,选文须有特定的现实教学操作,在诗、文与小说,传统与时文,实用与文学,原创与修改等不同文章样式中思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如下。本文分导论、本论、结语三个部分。导论部分先依次阐明研究缘起、选题价值和意义、理论基础,继而对“教科书”、“文化取向”这些概念进行解释。在理论基础“文化分析理论”的阐释中,通过英国课程论专家劳顿提出的文化分析过程中“社会政治系统”“经济系统”“交流系统”等九种“文化不变量或文化子系统”,将本文研究内容的重要立足点放在社会政治系统、经济系统、道德系统、信仰系统、美学系统这五个文化子系统中,从而建立起本文中教科书的文化分类体系:政治文化、传统道德文化、审美文化。本论部分共六章。第一章梳理改革开放四十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的演进历程与演变特点。通过梳理,本文发现其演进历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拨乱反正时期、学制调整时期、“双基教育”时期、课程改革时期,文中分别具体介绍了在每一时期内高中语文教科书建设概况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归纳总结了高中语文教科书内容的演变特点,为语文教科书设定了基本的逻辑规则和范畴来源,提高了研究对象鲜明的文本识别度。第二章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政治文化的彰显。本章围绕教科书中的国家形象构建、教科书中的革命传统传承、“领袖崇拜”到家国情怀的弘扬、经典古文中“礼法治国”思想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彰显出教科书中的政治文化。首先从地理中国的勾勒、科技中国的铸就、社会主义建设风貌的展现、中国精神的浇筑四个方面来展现教科书中的国家形象构建;其次,阐述教科书中的革命传统传承,先是对“革命传统”这一概念的含义进行了界定,然后具体呈现八套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革命传统内容;再次,论述教科书中从“领袖崇拜的减弱”到“家国情怀的弘扬”的表现特征,彰显教科书政治文化中的领袖认同与国家认知;最后,立足政治文化中的“治国方略”内容,选取八套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经典文言篇目,分别从选文呈现及变动趋势、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以酷刑法理为主的“法制”治国思想这三个方面呈现出古人丰富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智慧。第三章高中语文教科书中传统道德文化的选择。本章先依次解释与界定了“道德”“道德文化”这两个概念,在审视“道德”与“道德文化”内容所指的基础上,强调了“传统道德文化”的意义所在与内容涵盖,提出了传统道德文化是教科书编写的重要标准,并依据1978年-2018年这四十年中教育部出台的各版本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对传统道德文化的不同阐释,分析了传统道德文化在八套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传承与潜变;在此基础上,基于教科书选文篇章中传统道德文化的分类及展现,重点对教科书中“仁、义、智、公、志”的文化选择及其释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解析;最后聚焦教科书中的“写作板块”内容,分析其中的传统道德文化呈现及其特征表现,作为与选文系统相呼应的有益补充。第四章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审美文化的浸润。审美文化是以人的精神体验和审美的形式观照为主导的一种社会文化,本文发现当审美文化浸润于教科书中时,便以审美范畴的认知、审美体验的营造、审美情趣的熏陶显现出独特鲜明的审美镜域,围绕审美镜域的显现,本章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以崇高、感伤、卑微等为主的悲剧美和以滑稽、优美、抒情等为主的喜剧美贯穿始末;第二,以含蓄美、深沉美、意境美为主要特征的无言之美,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以人文美、情感美为主要特征的有言之美,具体呈现出了哲理美、天性美、人性美和人情美、生命之美的意蕴;第三,以隐士文化凸显的“雅”文化呼应以民俗文化凸显的“俗”文化,共同构成雅俗相济的审美形式,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第五章改革开放四十年高中语文教科书文化取向的归因。本章主要从三个维度针对教科书的文化选择中呈现出来的文化取向进行归因分析:一是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作为政策性文件的策力规约;二是课程改革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文化规向,课程改革过程中建构的课程文化直接影响着教科书的文化取向;三是文化多元的旨归与文化变迁的映照,这是因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改革开放四十年里,文化多元是语文教科书文化选择的价值旨归,而文化变迁成为语文教科书文化选择的现实反映。第六章高中语文教科书文化建设的未来展望。本章着重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素养、多元文化、信息技术四个维度,分别提出了对未来高中语文教科书的编订与文化建设的可圈可点的建设性意见,建构了优化高中语文教科书文化取向的具体实现路径。结语部分就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本文的不足以及今后要努力的方向作了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的历史更迭显示出了鲜明的文化取向,其彰显的思想性、政治性、道德性、人文性、审美性、伦理性等内容都可以纳入到教科书研究的统一范畴。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更应以此为基础,不断深挖“文化取向”的多元维度,丰富语文教科书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