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改革正在广泛地改变资源配置的产权形式和效率,农村作为改革的发源地倍受瞩目,很多经济学家对农村的产权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但很少有经济学家认真探讨到农村社区与农村集体产权之间的关系。本文的中心内容是:以农村社区传统的共同体生活为背景,通过分析农村社区集体产权演化的过程说明农村社区对集体产权变化的巨大影响。本文希望论证的观点是:尽管农村集体产权朝私有化方向发展,但由于农村社区担负着为社区成员提供社区公共品的功能,并且国家不可能对广大的农村社区提供财政支持,农村社区必须保留集体产权。 本文分析的思路是;由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农村社区之间的利益分配边界在解放以后得以保持并在集体化过程中得到加强,为社区获得排他性集体产权奠定了基础;由于国家对农村经济的集体化效率极低而不可能长期维持,国家不得不与社区和农民对话,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易平衡多方利益,社区集体产权获得实质性内容;随着政治、经济等环境的不断变化,社区集体产权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同益明显,集体土地和集体企业逐渐朝私有化的方向发展;从农村社区集体产权制度变迁的历史来看,集体产权实际上包含两种形式:提供社区公共物品和满足社区农民个人需求,每一次集体产权的制度创新,都是使后者“私有化”而提高了集体经济的效率;但是,受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缓慢的制约,土地依然是农民最后的生存保障,农村社区必须保持对土地的集体产权以调节人口变化对土地的压力,社区组织行使职能也必须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 可以推断,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地域的界限被打破,农民将日益融入整个社会而不需要对土地的依赖,农村社区集体产权也就不需要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