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发现以来,石墨烯便凭借其优异的理化性质受到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已被应用于多个领域。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石墨烯类纳米材料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始崭露头角。例如,石墨烯可作为植物传感器、基因载体等用于监测植物生物与非生物胁迫,提升植物光合作用等。然而,由于缺乏对石墨烯在复杂生物体内的有效定量手段,目前关于石墨烯在植物组织的积累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导致石墨烯对组织中的细胞和细胞器功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发现以来,石墨烯便凭借其优异的理化性质受到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已被应用于多个领域。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石墨烯类纳米材料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始崭露头角。例如,石墨烯可作为植物传感器、基因载体等用于监测植物生物与非生物胁迫,提升植物光合作用等。然而,由于缺乏对石墨烯在复杂生物体内的有效定量手段,目前关于石墨烯在植物组织的积累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导致石墨烯对组织中的细胞和细胞器功能的影响不明确。本论文首先以绿藻模式生物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C.reinhardtii)为实验对象,借助14C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少层石墨烯(Few-layer graphene,FLG)对衣藻细胞活动的影响,然后分析了FLG在其细胞中的积累分布规律,最后探究了它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莱茵衣藻是单细胞藻类,具有结构简单且光合效率高的特点,与在藻类中的研究不同,石墨烯在植物中的吸收积累过程更为复杂。因此选取了既是高等植物同时也是重要作物的水稻为受试对象,研究了FLG在水稻叶片细胞中的积累和分布规律,进一步考察了FLG对水稻叶片和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影响。厘清了FLG对藻类和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后,选取水稻叶绿体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机制。从水稻叶片中分离得到叶绿体及其组分后,先确定了FLG会对类囊体产生影响,然后结合FLG自身的特性,分析光反应的过程,包括光合色素光能吸收、电子传递、ATP合成等重要步骤,阐明了FLG影响光合作用的机制。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首先以莱茵衣藻为实验对象,通过光学显微镜监测其细胞数量、细胞分裂情况和活动能力等,发现低浓度FLG对衣藻的生命活动具有促进作用。然后探究了衣藻细胞对FLG的摄取规律,摄取动力学与荧光观察结果均显示摄取量取决于暴露时间和FLG浓度。利用TEM切片观察和拉曼光谱表征,发现进入衣藻细胞的FLG被定位至叶绿体。最后探究了FLG对衣藻细胞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延迟荧光和ATP含量检测证实了FLG对衣藻的光合活性具有促进作用。(2)然后以水稻为研究对象,将水稻植株的根部暴露于含14C-FLG的营养液中,暴露7天后,发现根茎叶中FLG的含量分别是9.90、4.90和5.45 mg/kg组织干重。然后研究了FLG在水稻叶片中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叶片中积累的FLG约43.8%进入了叶绿体中。利用TEM和拉曼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叶绿体中的FLG进行了定性表征;并且通过体外暴露实验研究了叶绿体对FLG的摄取规律,结果表明叶绿体中FLG的含量与暴露时间和FLG浓度呈正相关。此外,探究了FLG暴露后水稻叶片和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发现FLG可以促进水稻叶片与叶绿体的延迟荧光强度。通过DCPIP还原法和荧光素/荧光素酶分析法,分别检测了FLG对叶绿体光合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LG可以增强叶绿体光合活性,经FLG处理的叶绿体ATP含量是其自身水平的2.4倍左右。(3)最后探究了FLG促进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机理。首先,研究发现FLG会对类囊体产生影响,表明FLG促进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然后分析光反应阶段的每步反应,测量了叶绿素含量,结果显示无显著变化。光电流响应结果显示类囊体-FLG修饰电极上产生了更高强度的光电流,然后在体系中分别添加两个光系统的电子传递抑制剂,揭示了FLG促进的是光系统Ⅱ上的电子传递速率。此外还通过光漂白和ROS清除实验展示了FLG对叶绿体的保护作用:FLG对体系中过量的ROS具有清除作用,能够保护叶绿体活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光合作用。
其他文献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是指在高血压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使其血压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合理的饮食干预能够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本研究将进一步围绕高血压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措施,更好地实施个性化的饮食护理方案,促进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恢复。
近年来,在智能机器人和可穿戴设备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柔性传感器因其独特的灵活性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柔性传感器根据测试信号不同可以分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等,其中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被广泛关注。如何开发高灵敏度、高稳定性、高分辨率和快速响应的柔性传感器是目前柔性电子器件发展的关键。碳材料是柔性温度传感器中最为常见的活性材料,如炭黑、石墨、碳纳米管、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等。其中石
当前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偏低,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此外,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以金属锂作为负极的锂-氧气电池因为其超高的能量密度(约3500 k Wh kg-1)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金属锂-氧气电池也同样遇到了由锂枝晶生长导致电池短路继而引发的起火、燃烧等安全问题。采用固态电解质(solid-s
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第五次评估报告,随着高温天气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高温相关的致病率和死亡率激增。高温死亡事件的爆发,使得高温对人群的健康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温影响是普遍存在的,但对于具有高风险感知和较强的高温应对能力的人来说,这种影响非常有限。现有研究多局限于城市居民,对亚城市尺度和农村居民的相关研究较少,但有研究表明非城市地区存在更高的高温相关死亡风险,因此探析农村居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数以万计的化学品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并通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地表径流和土壤渗透等途径大量进入湖泊和河流中,正威胁着水生态安全与健康。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因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高毒性早已被列为优控污染物重点管控,但来自水环境自身的内源释放和少部分外源输入导致其在地表水环境中仍广泛检出,对水生生物依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威胁。此外,地表水环
虽然目前湖泊富营养化已经逐渐得到控制,但仍存在着蓝藻暴发的问题,藻类有机物(AOM)的释放及死亡的藻细胞使水质恶化,危害公众健康,有效消除蓝藻水华是全世界关注的课题。近年来,电化学方法因其操作简单、处理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废水的处理。本文研究了不同电化学体系(电氧化/电絮凝/电氧化耦合电絮凝)对含高浓度水华藻类水体的处理,优化了相关电化学参数,提高了藻细胞去除与水质净化的性能,并对不同体系
气候变化对基础设施部门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污水处理部门是重要的环境基础设施,对缓解水资源短缺起到关键作用。同时,该部门也是重要的用能单位和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但由于污水处理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下降、能耗上升,进而还可能引发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污水处理部门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对气候的反馈非常重要。本研究评估气候变化对污水处理能耗的影响,以及这些影
塑料垃圾在自然条件下经机械磨损、光氧化和生物降解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逐渐分解、破碎,形成微塑料(1μm~5 mm,Microplastics,MPs)和纳米塑料(1~100 nm,Nanoplastics,NPs)。因其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微/纳塑料易被生物误食,并可与周围的环境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长期存在于环境中难以降解,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与毒害问题不容小觑。微/纳塑料研究最早起步于海洋环境
采用同步验证法对某制药企业的产品罗红霉素片的各个工序的产品进行验证,通过验证确认该药企新车间罗红霉素片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验证试验表明,连续三批罗红霉素片(150 mg)在粉碎、过筛、制粒、干燥、总混、压片、包衣等工序均符合企业内定标准,所验证的罗红霉素片各批次的各项指标都符合质量标准要求,该工艺在正常条件下可生产出稳定可靠的罗红霉素片。
空气颗粒物污染不仅影响生态系统和气候,也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全球风险因素之一。空气颗粒物中新出现的污染物对于健康风险评估非常重要,而基于高分辨质谱平台的非靶向分析技术能够在不需要先验信息和标准品的条件下对环境中存在的新型和未知有机污染物进行筛查识别。目前空气颗粒物的非靶向分析主要集中于数据库筛查和仅针对全氟化合物等特定类别未知物的鉴定;且单一色谱系统无法满足对空气中同时存在的极性与非极性有机物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