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质资源贮藏蛋白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so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和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对104份小麦种质资源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醇溶蛋白带型进行了分析。对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不同等位基因间亚基变异及出现频率和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SDS-PAGE法,对104份供试小麦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Glu-1位点)进行了分析,发现Glu-1位点具有较丰富的变异类型,共检测到18种亚基。其中,Glu-A1位点有Null、1、2*三种变异形式,Glu-B1位点的变异形式最多,共有7+8、7+9、6+8、14+15、13+16、17+18、6+7+8、7、20九种亚基类型,Glu-D1位点有2+12、3+12、4+12、5+12、5+10、12六种变异形式。   2、所有供试材料共检测到38种亚基组合类型,品质评分范围在4~10分之间。大多数亚基组合类型的材料数在1~3份之间,其中以Null、7+9、2+12较为常见。与烘烤品质密切相关的优质亚基组成在供试材料中也已存在,如河南培育的郑麦98、豫展86-4和豫麦34及国外的SW8688和加拿大小麦2的HMW-GS组成为1、7+8、5+10,陕优5号的HMW-GS组成为1、14+15、5+10,其品质评分均为满分10分。   3、三类不同来源的材料(包括当地、省外及国外材料)中都具有优质亚基1、2*、7+8、14+15和5+10。与当地材料和国外材料相比,省外材料中的优质亚基最多,尤其是与优良烘烤品质最为密切的5+10优质亚基,在省外材料中高达19份,占38.78%,高出当地材料和国外材料分别为9份和10份。   4、采用A-PAGE法,对104份小麦材料的醇溶蛋白位点进行了检测,发现供试材料具有101种不同的醇溶蛋白带型,共分离出41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谱带,其中39条具有多态性,占95%,表明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醇溶蛋白位点等位变异。聚类分析发现,供试材料在平均遗传距离为15处可聚为12类,这12类又可划分为33个亚类。由此表明,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
其他文献
在棉花转基因研究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性状变异的个体,出现变异可能是因为体细胞培养过程中诱变产生,也可能是因为T-DNA插入到基因组中引发的突变。从中选取多个转基因系,以其中4个与受体品种冀合321(理论上为近等基因系)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四个转基因系与其原始受体品种冀合321在农艺性状、品质性状上的差异。以这四个品系与冀合321配制四个组合,在F_2分离世代,田间对四个分离群体的各150个单株作卡那霉素
用电导法、冰点降低法、蒽酮和砷钼酸比色法及生长恢复试验法对11个牧草品种作了抗寒性鉴定。虽然这四种方法的指标都与温度极相关(P
本研究以RIL群体为材料,进行了小麦抗纹枯病基因的遗传分析。构建了RIL-8群体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并对纹枯病进行了QTL分子标记定位。对RIL-SES群体的抗纹枯病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分析。(1)利用15个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对抗纹枯病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所分析的群体全部是由主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在2对主基因存在时,都有主基因间的互作效应,其值一般小于加性效应;主基因对变异的贡献
定量监测植物氮素状况已成为国内外植被遥感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利用快速、无损、准确的方法来估测作物氮素营养状况是精确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以小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