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疫腐病由恶疫霉菌(Phytophthora cactorum(Leb. et Cohn.)Schrot.)侵染所致,主要危害果实,造成果实腐烂。中国各苹果主产区均有发生。为了明确苹果疫腐病的侵染时期、侵染条件,为病害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本研究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测试了温度、湿度对疫腐病菌游动孢子释放、萌发、侵染和病害发展的影响;测试了13种杀菌剂对苹果疫腐病的防治效果。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疫腐病菌的游动孢子囊遇0-20℃的低温刺激后,15min内可萌发释放游动孢子,2 h后游动孢子的释放量达到高峰,4 h后,随处理时间延长,孢子囊悬浮液中游动孢子的浓度逐渐降低。其中,10℃下游动孢子的释放数量最多,平均可达到22.2×104 ml-1。⑵苹果疫腐病菌的游动孢子在10、15、20、25和30℃下均能侵染苹果果实,并导致果实发病,5和35℃下接种的果实未见发病。在10、15、20、25和30℃下,接种到果实上的游动孢子分别需要4、1、0、1和8h才能完成全部侵染过程,导致果实发病。露温、露时对游动孢子侵染量的影响可用改良的韦布尔模型来描述。根据韦布尔模型,苹果疫腐病菌游动孢子侵染果实的最适温度为23.05℃。在最适温度下,游动孢子侵染导致1%的果实发病,仅需5 min。由此可推测,在自然条件下,游动孢子的侵染对露时要求不严格。只要游动孢子随雨水传播到达果实表面,在露珠完全蒸发干燥之前,就能保证孢子完成全部侵染过程,导致果实发病。⑶受侵染的苹果果实在10、15、20、25和30℃下培养4-6 d后可形成典型症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果实上的病斑数增多,病斑面积逐渐扩大。在5和35℃下培养的果实未见症状。受侵染的果实在不同温度下的病斑发展速度可用改良的韦布尔模型描述。根据韦布尔模型,苹果疫腐病病斑发展的最适温度为23.7℃。在最适温度下,从果实接种到第一个果实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仅需3.5d。苹果幼果接种后第10-15 d,病害的发展达到最高峰,此时病斑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特征最明显。⑷为了筛选防治苹果疫腐病的有效杀菌剂,采用先施药后接种和先接种后施药的方法,在室内离体富士苹果果实上测试了13种杀菌剂对苹果疫腐病的保护效果和内吸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所测试的13种杀菌剂都能有效保护果实防止疫腐病菌侵染,保护效果达100%;其中,氰霜唑、氟菌?霜霉威、噁霜?锰锌、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双炔酰菌胺和霜脲?锰锌7种杀菌剂的保护效果可维持10 d以上,其余6种药剂的保护效果可维持5 d以上;然而,当疫腐病菌侵入果实后,13种杀菌剂都不能有效抑制病菌的生长扩展,防止果实发病,即没有内吸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