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新文学起源于大学,中国新文学自产生的那天起就和校园文学以及现代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作为生产知识的一种途径,文学教育或以直接的方式,或以间接的方式影响着一个时代的文学走向。研究文学教育与新文学之间的关系,早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但是学界多关注对一校一刊的研究,对于地方性的师范教育却鲜有人问津。本文以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山东省立二师)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1914—1937年这一时间维度内的文学教育与新文学之间的关系。本文对于山东省立二师文学教育与新文学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四个核心问题开展的:一是山东省立二师现代教育体制与文学教育如何在校园中得以确立?二是该校文学教育是怎样促进新文学的发生发展的?三是该校的文学实践活动对新文学的发展和传播起着怎样的影响?二者又有怎样的关系?四是该校文学教育的成就如何?基于以上四点,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框架如下:绪论部分主要是提出研究对象、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本文的创新之处、研究内容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简单论述了山东省立二师现代教育体制的确立及文学教育与新文学的生存空间。没有现代化的教育体制便不会有新文学的成长环境,它为新文学的生存提供了制度保障。山东省立二师现代教育体制的确立,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经历了几代进步校长的努力,其中范明枢校长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现代教育体制的确立,为新文学在该校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前提,且赢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第二章分析了学校文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是从学校领导的教学革新举措、教师在国文课程中的文学教育活动、以及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三方面来进行论述。正是在进步校长的大力支持下,新文学才得以进入校园,通过开设国语课程,又使得新文学进入课堂。课堂教学是传播新文学的一个基本途径,国文教师通过文学教育向学生讲解新文学作品,不仅有利于新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与传播,而且有益于学生们对文学建立新的想象。第三章介绍了校园文学活动与新文学。这里主要是介绍师生们在课堂外所进行的文学活动,以及对新文学在该校的发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课外文学活动不第四章仅为新文学的生存营造了适宜的文化环境,更是有利于新文学的传播。第四章是总结山东省立二师文学教育的成就。其成就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表述的,其一,文学教育与文学活动渐成风尚;其二,新文学教师占据重要位置;其三,文学教育对作家的培养,尤以吴伯萧为例。结语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民国时期文学教育与新文学之间互动式的关系,正是有了文学教育教学活动,才使得新文学得以在校园内发展起来,而新文学的存在,又丰富着校园内的文化氛围,使整个校园更加弥漫着人文主义气息。第二部分论述了民国时期的文学教育对当今大学文学教育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