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DGI)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为1/8 000。临床上将其分为三型:Ⅰ型 (DGI-Ⅰ),患者除牙本质生成不全外,还伴有成骨发育不全的症状;Ⅱ型 (DGI-Ⅱ),即传统所说的牙本质发育不全,又名遗传性乳光牙本质;Ⅲ型(DGI-Ⅲ),又名白兰地型牙本质发育不全,为孤立发生于马里兰州的3个隔离民族群中的特殊的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目前,DGI-Ⅰ的病因已经查明,为广泛的Ⅰ型胶原基因突变,而DGI-Ⅲ的发病人群有限,因此DGI-Ⅱ的研究成了当前的一个重点。1 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致病基因的定位研究 随着DNA遗传标记的不断丰富,DGI-Ⅱ的基因定位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目前国外学者已将DGI-Ⅱ的致病基因定位于4q21区域GATA62All和D4S1563之间遗传学距离为2cM的范围内。为了考察DGI-Ⅱ致病基因在我国患者中的定位情况,本研究选用该区域的9个微卫星DNA标记对中国江苏的两个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家系进行了连锁分析,结果家系A在位点GATA62A11、DSPP、DMP1、SPP1和D4S1536最大Lod值均大于3,得到肯定连锁的证据;家系B在位点GATA62A11、SPP1、D4S1563和D4S1647最大Lod值均大于1,支持连锁,位点DSPP在两点连锁分析时Lod值小于0,但进一步的多点连锁分析证实DSPP与疾病也是连锁的。通过分析两个家系的单体型,致病基因被定位在D4S1534和D4S2623两个多态位点之间,与国外报道的区域相似。一_ ZAY胚C删文库的构建 为了进一步筛选候选区域的编码序列,寻找更多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采用 了构建CDNA文库的方法。由于DG工 11的主要表现是牙本质的生成和矿化紊乱, 而牙齿的发育始于胚胎时期,因此构建人牙胚cDNA文库将有助于寻找参与牙 齿形成和矿化的基因。本研究选取7月龄胎儿乳牙牙胚,抽提总RNA,并分离 InRNA,建库采用 SmartcDNA Library Construction Kit (Clontec公司)试 剂盒进行。InRNA经反转录生成cDNA,并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酶切后与噬 菌体载体(入 TripIExZ)相连,并进行包装,以兀亿 为受体菌滴定文库。 测定结果显示所构建的文库库容量为 0.8 XI 06 Pm/Inl,重组率为 83儿牙胚 cDNA文库的构建为进一步筛选候选区域的编码序列提供了方便。 3 瞅基因的突变筛选 随着人类基因组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不断完善,已经被定位的基因越 来越多,因此可以直接从GDB中检索致病区域内的所有己知基因,根据它们的 功能来选择作为候选基因,进行致病突变的筛选,这一策略又称为定位候选克 隆。4qZI区域的己知基因包括BSP、SPPI、DMPI和DSPP等,这些基因均与组 织矿化有关,并且均在牙齿发育过程中有表达,因此都先后被归入了候选基因 之列。目前国外学者己经证实,BSP、SPPI、DMPI不存在突变,而 DSPP尚未 见报道。为避免漏检,我们对该区域的基因均进行了突变检测,本文只报道了 DMPI和DSPP。 检测结果发现:DMPI的E-con6存在一个G—A的变化,但编码的氨基酸并 未改变,仍为谷氨酸(Gin),属于同义突变(sane senne mutation)。其余未见 任何致病性改变,因此排除了DMPI作为DGI-11致病基因的可能性,与国外学 者的报道一致。 在DSPP基因的E-con4-5中也存在一个G—A的变化,编码的氨基酸由天冬 ,4· 第四军医大学俗士学位论文 氨酸(Asp)变成天冬酚胺(Asn),但考察该变异在DG工 11患者、正常人中的分 布,却并未发现疾病特异性,正常人群中也存在这一变异,因此我们认为该位 点属于一个单核昔酸多态。 在DSPP基因的E-con3中,A、B两个DG工 11家系分别在不同的位点发 生了突变。A家系的突变(G—A)发生在第3外显子与第3内含子交界处的剪接 部位,5,端的剪接供体位点由 GT变为 AT,使其失去了识别特征,造成该位点 的不剪接,其结果可能会引起第3外显子的丢失。而在B家系,突变发生在编 码区域,氨基酸由濒氨酸(Val)变成苯丙氨酸(Phe)。该位点的濒氨酸在人、 大鼠和小鼠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并且此区域可能为蛋白质的跨膜区域,因此 这一位点的突变可能会影响信号肽的裂解,从而影响DSPP的功能,进而影响 牙本质的正常形成。由于这两个突变均为疾病特异性的,正常人群中不存在这 两种变异,因此得出结论DSPP是DGI 11的致病基因。 DGI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