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层次上的应用,是指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200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纳入到了法律的框架之内,使得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成为我国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现实载体和落脚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为规划决策提供依据,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与一定范围内,以及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维持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环境功能不遭受破坏前提下,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活动的阈值。一个系统的环境承载力指标包括社会经济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要素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本文在我国目前经济增长迅速,资源需求大,环境问题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严峻的背景下,结合当前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难点,特别是在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上不足的背景之下,提出了基于环境承载力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体系。文章首先综合的论述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内容、研究动态,分析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承载力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实施基于环境承载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积极作用;而后,给出了较为完整的基于环境承载力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体系,对评价的流程和具体内容进行了说明,并对环境承载力分析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做了简要叙述。然后,将该体系在实例中进行简要的应用,着重考察了以环境承载力作为评价指导思想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指导意义。从结果可以看出,将环境承载力的思想和分析方法用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可以使评价结论与建议更加具体和具有针对性。基于环境承载力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的提出,为当前规划影响评价的实施提供了借鉴,使得评价的过程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将一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对环境影响预测的微观层面转移到对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宏观把握上,从而更好的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承载力评价共同的关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