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脑卒中恢复期的男性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导致此结果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年龄在40到65岁之间的脑卒中男性患者30例,其病程均在卒中后90到120天之间,对照组为同期的同年龄层的非脑卒中男性住院患者30例,对两组受试者进行:(1)L1-L4椎体及双侧股骨颈骨密度T值检测,比较组间骨密度值的差异;(2)收集脑卒中组的相关临床特征:①每周室外活动时间、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病史,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用药史(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史、抗惊厥药物使用史、抗抑郁药物使用史)、活动状态(独立行走、辅助下行走、轮椅辅助下移动)。②体格检查:双下肢髋伸肌肌力及膝伸肌徒手肌力检查(MMT,manual muscle test)、运动觉、下肢肌张力检查(MAS,Modified Ashworth Scale)④问卷调查: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Mini-Mental State Examinnati on)、日常生活能力评定(MBI,modified Barthelindex),使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以上指标和骨密度进行组内Spearmen相关性分析,初步确定影响骨密度的相关原因;(3)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确定导致脑卒中患者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脑卒中组的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组间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pearme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①脑卒中患者的L1-L4椎体骨密度T值与偏瘫侧下肢伸肌MMT、MBI、血钙、BMI、血清羟维生素D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与血钙为负相关(p=-0.646),其余指标为正相关(0.620<p<0.649);②偏瘫侧股骨颈骨密度T值与偏瘫侧下肢伸肌MMT、MBI、血钙、BMI、血清羟维生素D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与血钙为负相关(p=-0.615),其余指标为正相关(0.654<p<0.683);③健侧股骨颈骨密度与血钙、BMI、血清羟维生素D显著相关;其中与血钙为负相关(p=-0.631),其余指标与骨密度之间呈现正相关(0.672<p<0.711)。(3)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低MBI与偏瘫侧伸肌群MMT降低是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股骨颈骨量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脑卒中后骨量流失加快,骨质疏松发生率增高;(2)脑卒中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双侧股骨颈骨密度与血钙、血清羟维生素D及BMI有关联;(3)偏瘫侧下肢伸肌肌力下降及日常生活能力受损是导致其骨量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预防卒中后骨折,临床工作中应对此类患者应当重视:(1)积极完善骨密度检查,同时警惕骨吸收增强导致的高钙血症,膳食中注意维生素D及总能量补充,维护患者的骨骼健康;(2)在康复过程中,下肢肌力的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应得到同等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