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对我国公民意识的构建机制研究——由方韩论战引发的思考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jq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逐渐向公民社会迈进。在我国公民社会发展与成长过程中,作为国家主体的公民的公民意识也在不断觉醒,并指导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实践。然而由于发展历史、文化传统等诸多原因,无论是我国对公民的认知以及公民意识的发展,起步都比较晚,目前基本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公民意识、公民社会、公民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也不尽完善。  继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并要求“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之后,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由此可见,培养和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对我国社会发展和民主进程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思想文化以及目前社会发展阶段的限制,不管是我国的公民意识还是公民社会同我国当前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现代化相比,显得都还比较落后,甚至对于究竟什么是公民社会都还没一个能令大多数人信服的共识。因此,正确认识公民意识,正确理解公民社会的内涵,方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并促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民主化发展。  在当前我国公民社会发展处于重要而又茫然的时期,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诞生的微博,给我国的公民意识培养与构建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道路和有益的平台。只不过微博作为一种依托于网络而存在的新兴媒介,在给我们的公民意识构建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目前的公民意识培养和构建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因此,本文希望在大公民观的视阈之下,试图通过对微博这种媒体发生机制的研究中寻找出一条适合我国现在公民意识构建的机制或模式,从而推动我国的公民意识教育和公民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其他文献
媒体形象塑造关系到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开展对媒体形象塑造的研究,有益于媒体以更加成熟的姿态,得到受众、市场和历史的认可。龙广塑造“爱心媒体”形象,是在多媒体急剧融合的当
近年来,每到年末,传统电视媒体都会上演激烈的“招标争夺赛”,招标总额也在人们的惊叹中屡创新高。电视广告招标额的不断攀升,不仅印证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步伐,而且也证明了我国
期刊
期刊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大数据全方位的渗透,我们已经步入了媒介生态、传播格局、话语表达方式质变的智能媒体时代。如何抓准需求,优化新闻叙事效果,成为了新闻行业转型
期刊
在1995-2000年之间,全球水刺非织造布产量翻了一番.而从1985年到2000年,产量翻了4倍(图1).在2000年至2006年之间,全球生产能力翻了一番.因此,在各种非织造布中,水刺非织造布
近年来,自媒体发展冲击着传统大众媒体自上而下的传播生态,极大改变了危机传播的话语模式。微博作为自媒体典型代表,在突发事件的危机传播中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报纸媒体微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