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犯罪构成理论一直是我国刑法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近十年来有关犯罪构成的著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不少著述都涉及对现有四要件理论的重构问题。围绕该问题,刑法学界内部形成了重构论和维持论两大对立观点,在重构论当中,又以主张德国、日本的阶层体系取代传统理论者为众。2009年,部分重构论者借司法考试大纲修改之机对传统理论率先发难,一场席卷刑法学理论界的大论战就此拉开序幕。进入2010年,这场论战尽管有逐渐平息的态势,许多问题却仍未解决。本文以理论和实证作为切入主题的两条进路,对近十年来有关犯罪构成理论重构的文献进行归类和评述,试图揭示这场论战背后被众多学者所不同程度忽略的问题;又结合上海范围的刑庭法官的调查问卷结果对司法实务界对重构问题的看法进行了阐述。在此二者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笔者对重构问题的看法。全文约55,000字,连同注脚约65,000字;除去引言和余论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节从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突然“变脸”切入,介绍了这场论战的来龙去脉,并引出对现有犯罪构成理论构成通说地位造成极大威胁的德日刑法中的“阶层理论”。第二节结合日本学者大塚仁的刑法学教科书,对现在占据日本刑法学通说的“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的三阶层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与我国通说的四要件理论进行宏观层面的比较,从理论体系、各要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得出两种理论之间的差异所在。第二部分第一节介绍了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和目的,第二节简单阐述了文献的收集范围,第三节将所收集到的文献按照教科书、专著和期刊论文加以归类,第四节选取其中的代表学者的代表观点进行归纳和评述,为重构论和维持论两派找到共同的对话平台和争论焦点。第三部分是上海市各级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的调查问卷报告。第一节简单介绍了本次实证研究的总体概况,第二节对问卷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第三节在第二节的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的交互分析功能分析了法官学历、法官工作年限和法院审级与重构问题之间的关系。第四节在问卷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重构在司法实务界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境。第四部分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笔者对于重构问题的看法。笔者认为阶层理论取代传统理论已是大势所趋,目前重构论最主要的任务是论证重构的必要性。阶层理论无用论是德国刑法发展到一定程度反思的结果,不能成为论证我国的传统理论无需重构的正当依据。重构目前面临着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困境,为了克服上述困境,笔者提出了重构“三步走”计划,主张循序渐进地推进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