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如何改变并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政府关心的话题。尽管中国已经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但在西方人眼中,尤其是西方媒体所呈现出的中国形象大部分仍是负面的。来自各个领域的学者专家纷纷对中国国家形象这一课题展开研究。在此情形之下,本文选取来自《纽约时报》与《中国日报》官方网站上发表的关于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20篇新闻报道作为研究数据,尝试分析话语是如何建构中国的国家形象。本文以Ruth Wodak的话语历史分析法为研究的理论框架,采用指称、视角和图式作为新闻文本的研究工具,旨在探求新闻话语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作用。话语历史分析法是研究国家身份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意在以此揭示新闻话语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并挖掘中方与美方媒体报道下产生不同中国形象的历史根源。以上述研究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之后,本文可以得出结论,即美方媒体所展现的中国的国家形象主要是负面的。在所选的新闻报道中,中国政府是利用其政治权力对其人民实行严格控制的一个政府,手段野蛮、残忍且血腥。而中国人民则是一群被中国政府所控制且没有基本人权的一个群体,比如说话语权,生育权以及人身自由。在话语历史分析法这一框架之下,本文追溯了美方媒体建构不同的中国国家形象以及为何美方媒体认为美国人优于中国人的历史原因。事实上,美国的文化和为美国人所生活的文化环境所决定的价值体系大大影响了美国人看待其它国家的方式有角度。在美国人眼中,中国的政治体系是落后的,中国以及中国人民需要他们的帮助。中国多舛的历史命运,加上长久以来美方媒体片面的报道,中国人民在美国人的印象中总是生活贫穷,思想愚昧。新中国建立后,中美关系呈现忽冷忽热的势态。尤其是冷战结束之后,美国的外交政策有所调整,其国内政治的需要直接影响了其对中国态度的变化。但总体来说,受政治历史的影响,美方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仍以负面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