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关注度的逐渐提高,传统文化在小学阶段的传承和教育逐步得到重视。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受西方思想的影响,社会出现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诚信危机、重利轻义等普遍问题,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的内化教育带来了严重影响和冲击。也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阶段的传承和教育带来了巨大障碍。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阶段的教育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的快速推进,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平衡发展,有助于我国民族核心精神和传统哲学的传承和发扬,有利于我国民族凝聚力的重塑。本研究以建构主义教育哲学、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课程理论等为理论基础,采取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个案研究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河南少年先锋学校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活动、进头脑的教育模式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河南少年先锋学校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阶段全过程的方式方法,对于其它学校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经调查和研究发现,河南少年先锋学校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通世大才、注重以学生为本和对孝文化的传承等为教育目的;以提高识字量、开发大脑、提升涵养等为教学目标;通过经典诵读、艺术熏习、体质修炼、书法研修等课程的开设,增加在小学课程体系的比例;在教学教育方法上,坚持树立“大语文”观,以整体识读、精读和快乐阅读为原则,采取传统经典诵读的教学方法;同时,转变常规语文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家长和学生对该教学模式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生中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得以凸显。但是,河南少年先锋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还存在教师重视度不够、学生负担比较重、教材编制不系统、评价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强教师的系统培训、注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强化教材系统化建设、采用立体式评价方式等措施,以提升传统文化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效果。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创新点是对传统文化学校教育及学科融合的研究,使传统文化教育多科目渗透和覆盖,达到真正的教育文化传承。通过研究进一步的推进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并为学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研究的不足:首先,个案研究的局限性。其次,研究不够深入和细化。最后,教育结果显现滞后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