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早期共产主义组织的创建研究--以成都、泸州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例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p_cryst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运动爆发后,共产主义思潮在众多社会思潮中脱颖而出,并逐渐开始受到知识青年、社会精英的向往和追求。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为核心,内陆省会城市为次核心的共产主义思潮组织化进程也逐渐开始得到实践。然而,全国各个地区在经济、教育、文化、政治等方面都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早期共产主义组织在具体地区是如何“落地”与发展的,值得做更加立体、更加丰富的梳理与研究。本文试图以四川成都、泸州两地革命组织的创建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探讨和总结这段创建进程对于当下新时代的党建工作有何启发意义。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包括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及本文主要的创新点与不足。同时,对于近些年中、外学界对于地方革命组织史研究的现状做了一定的介绍。
  在第二章,首先明确了研究的理论依据,即是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党观以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中国共产党本质特征与建设工程的论述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则主要梳理、分析了早期共产主义组织在四川省省会成都的落地过程。在五四运动浪潮冲击之后,成都地区主要学校的知识青年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走到了建立共产主义组织的过程。这个建立过程源起于王右木……,受到了1922年6月成都教育界爆发的教育经费独立运动的有力刺激。这场运动激起了整个知识界的强烈震荡,为马克思主义在川内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成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是在这场社会危机的刺激下悄然萌动,并最终得以建立。然而,依凭社会冲突骤然建立的青年团也体现出了极为脆弱和不稳定的一面。在团“一大”意识形态嵌入成都团组织的肌体后,由于种种内外原因,成都团内部随之矛盾四起,团体命运几经坎坷,呈现了革命组织在具体地域“落地”的重重困境。
  第四章则是以四川省内建立的第一个由团中央承认的早期共产主义组织——泸州社会主义青年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诞生背后的内外原因,尤其是与当时四川省内特殊政治格局与历史语境相关的诸多因素。众所周知,1918年“防区制”的出现,使得川内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五四运动爆发后,在川省自治的背景下,各种新思潮、新事务也相继涌现防区,少年中国学会即是利用军阀杨森提出建设“新川南”的契机而受邀进入泸州的行政、教育系统。此后,在泸州浓郁的革新氛围中,逐渐倾向共产主义的学会成员恽代英趁机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并成功建立了四川省内的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泸州也一跃成为川内早期共产主义运动中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最后一章归纳和总结了共产组织创建过程背后所包含的深刻经验与思想价值。牺牲精神,革命信仰以及实干担当均是四川共产组织能够“破土而出”的精神支持。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十四年抗战的历史,十四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①。2017年初,“十四年抗战”概念正式写入中小学教材,十四年抗战理论的提出既完整还原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历史全貌,也充分肯定了东北地区军民艰苦抗战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作为东北抗战的核心领导,中共满洲省委在东北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本文首先基于大革命失败尤其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复杂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