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大规模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与此同时,农民工子女向城镇迁移也呈现出流动速度加快、数量规模递增的趋势。因此,农民工子女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引起诸多专家和政府的重视。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如何赋予流动农民工子女与城镇孩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利,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是解除农民工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城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流动农民工子女自身价值,培养祖国未来人才,保证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城镇化背景下流动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案例论证法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主要数据及案例来源于2010年以来全国及郑州市相关统计资料、2014年全国城镇化统计数据以及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方式获取流动农民工家庭及子女教育相关案例资料,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展开研究。本研究共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包括前言、文献综述及有关概念界定。第二个层次列举了流动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具体体现,包括教育起点不公平、教育过程不公平和教育结果不公平。流入地政府教育资源紧缺,学校以各种理由变相设限。流动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受到冷落和歧视,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难以全面发展。第三个层次剖析了流动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原因。包括制度排斥、文化排斥、经济排斥和政府职能的缺失。第四个层次提出了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现行户籍制度是流动农民工子女公平教育的最大壁垒。由于身份问题,使他们受到不公平待遇,并受到心理伤害。由于农民工被排斥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之外,不能享受城镇的福利政策,影响了家庭利益和子女受教育权利的行使。城镇市民群体对流动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文化表现缺乏应有的尊重,教师学生对农民工子女有一定的偏见。农民工遭遇非正规劳动力市场,低收入低消费制约了子女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享有。政府对有关法律、政策执行乏力,效率低下,对中小学资源配备不足,对流动农民工子女公平教育问题疏于管理和监督。(2)针对以上问题和根源,本研究提出了初步的政策建议。首先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进行户籍、学籍和福利保障制度改革。实现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流动农民工子女凭居住证享受受教育权利,凭学籍卡在流入地就读并参加高中、大学考试。要为农民工提供可选择性工作,使其合理获得报酬,并和城镇福利保障制度接轨,以提高他们支付子女教育费用的能力。其次是强化政府职责。流入地政府要克服“短视”行为,从培养国家未来接班人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大局出发,做好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克服法律、政策执行乏力现象,对有关法律、政策抓好落实;加大教育投入,配备充裕的教育资源,大力扶持农民工子弟学校;加强检查监督,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发挥好督政、督学和监测评估作用。其三是促进融合。注重营造社会环境,通过大众媒体宣传好2014年全国人代会“三个1亿人”精神,宣传好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理念,使市民群体认识到农民工在城镇化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尊重多元文化,与农民工及其子女和谐相处;注重学校的教育作用,引导学校关爱弱势群体,在班级这个小社会里,开展多种活动,营造相互尊重,平等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风,使城乡两部分学生自然融合;注意依靠家庭自身努力,家长为孩子树立榜样,主动融入城市主流文化。限于时间和研究者自身能力,对案例调研部分稍有不足,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结合半结构式访谈案例调研,更深一步地展开本问题的相关研究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