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多数城市河道都被裁弯取直、沟渠化、硬质化,加之污染问题严重,导致水质恶化,河道基本丧失生态功能。对城市河流实施生态修复,构建良好的河流生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目前我国尚缺乏对城市河道进行生态修复的科学的规划方法,以及修复后的效果评价方法体系。本文通过调研和总结相关文献,总结了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规划设计方法,以及修复效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体系,并以天津大沽排污河生态修复工程为案例,验证提出的评价体系。此外,本文还利用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了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之——滤食性鱼类控藻技术。主要结论如下:
(1)城市河道生态修复规划方法主要是根据河道、岸坡、堤防和防洪墙等不同修复区域,采用水文恢复措施、地貌多样性修复措施及栖息地恢复措施进行城市河道生态修复。重点完成水质条件、水文条件的改善,河流地貌特征的改善以及生物物种的恢复规划。
(2)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生态效果评价体系应包括:指标选择及权重分配,数据标准化,综合评价指数计算,评价指数分级标准。生态效果评价指标为:①水质指标,选取溶解氧、pH值、BOD、COD、总氮、氨氮、总磷;②生物指标,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③生境指标,包括流速状况、水量状况、河道渠化程度、河道护岸形式、河道弯曲程度。
(3)为了全面评价大沽排污河生态修复段的生态修复效果,对其进行水质、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边坡植物多样性的调查和评估。结果表明,河道水质变化不大,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较高,上游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明显降低,下游RI增大超过初测值6倍,说明修复工程改善了上游的水质,而下游水质不仅没得到改善,反而有所恶化。由于河道护坡植物选择不够合理,维护不足,导致边坡植被多样性、多度、高度、盖度均比非修复段低,但是其景观效果较好,且增加了河岸带的植物种类。
(4)为了选取最佳的鱼类来控制水华的爆发,通过比较白鲢和罗非鱼的控藻效果,发现罗非鱼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果优于白鲢。通过比较罗非鱼对三种典型淡水藻的摄食效果,发现罗非鱼对铜绿微囊藻的摄食率和消化率均高于四尾栅藻和斜生栅藻。因此认为罗非鱼是控制铜绿微囊藻水华的较佳鱼种,在本试验条件下其最佳放养密度为4 g/L。而同等条件下,白鲢对铜绿微囊藻的控制效果稍逊于罗非鱼,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放养密度为1.2 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