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财产(资产)和权利的组合。企业是一个产权的结合体,企业的财产是企业的生产力,对企业财产的权利是企业的生产关系。在财产一定的条件下,企业财产权利结构的安排与调整对企业财产发挥作用产生激励和约束效应。从科斯定理的角度来看,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企业内部发生的交易成本比外部市场低,所以企业的规模存在于企业内成本与市场成本相等的那一点上。由此,降低企业内部交易的成本,扩大企业的规模是企业理论研究中长期的关注点。优化产权结构从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提高企业内部的协调效率是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中国三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企业改革,一直聚焦于产权关系的调整,即选择企业的所有权制度以及恰当的激励机制。本文以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契约理论以及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2003年到2015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通过运用描述性统计、Pooled OLS横截面回归模型、平衡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平衡面板数据动态效应模型等回归分析、单样本及多样本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的产权结构及其流转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系统研究。希望能够引起对于企业产权与绩效之间关系的一种新关注,并为现阶段中国企业产权调整与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主要研究思路和结果如下:首先在梳理国内大量经典文献的基础上,对企业产权及其流转进行系统的理论模型分析。企业资本来源于股东,股东之间的持股比例关系表现为不同的资本市场类别,从而大股东之间存在不同的制衡与博弈关系,对资本的定价也不相同。当资本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时,企业的控制与管理权旁落于经营管理者。当资本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时,第一大股东配置和行使超过现金流权的控制权是对其资本定价的一种补偿。由此构建的资本定价模型可以得出最优产权结构是第一大股东与制衡股东的持股比例相同,此时企业资本总成本最低。企业产权的流转是一个帕累托改进过程,控股股东长期拥有企业的产权,调整自身在企业中的收益效用并逐步优化产权结构。然后,利用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回归运算得到控股股东的最优持股比例,中国上市公司的有效产权结构应当是控股股东与第二至五大股东及第六至十大股东的持股权大致相当。由此说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以不超过30%为佳。同时采用Arellano and Bond运算方法检验产权结构数据在较长时间周期上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产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检验中考虑动态效应是必要的。改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或者其他大股东的制衡度都会给企业带来震荡和不确定性,每一次产权流转都是大股东之间利益格局的一次重新分配过程。运算结果既证实了理论模型分析又为后续研究产权流转提供数据支持和解释。基于以上理论和数据分析的结论,根据控股股东的不同产权流转类型,分别将产权绝对变动、相对变动和易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并在考虑两类委托代理关系的前提下进一步探寻深层原因。控股股东产权绝对变动分为持股比例绝对变动和两权分离度变动两种情况。持股比例变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因企业性质而不同。在国有控股企业中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绝对变动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相关关系。控股股东提高持股比例会明显降低绩效,相反,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持股比例会提高企业绩效,超出这个范围却会因为产权分散得太快而给企业带来冲击,明显降低绩效。产权制衡度的变化与绩效成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产权制衡度增加时会影响第一大股东与其他大股东之间的控制权分配,短期内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产生不利于企业的结果。在非国有控股企业中,产权集中度和制衡度的变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都非常有限。控股股东的控制权高于所有权引起的两权分离实质上是控股股东提供资本要素的垄断定价。通过两样本的参数和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的变动只与第一大股东的股权持有比例有关系,而与其他变量并无太明显的相关关系。即第一大股东的股权集中度较高,使其更有动力去得到更多的控制权,从而加剧两权分离,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程度增加的情况更可能发生在产权集中度更高的公司中。控股股东产权相对变动量是一个同时考虑了第一大股东和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变动的代理变量,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对绩效表现出不同影响力。在非国有控股企业中,产权相对变动量对绩效的影响非常有限。在国有控股企业中,无论是相对增加控股股东的产权还是相对减少控股股东的产权都会减少企业绩效,大股东的产权流转在短期内对企业绩效是一次负面冲击,而且变动量越大破坏力越大。进一步计算分析后,发现在大股东“隧道”效应严重的国有企业中,控股股东产权相对减少对企业绩效的负面效应有所缓解,缓解来自于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抑制和约束作用。控股股东产权易主是企业第一持股主体变更,根据持股主体的产权性质不同分组运算。民营产权转让为其他民营性质主体或者民营产权转让为国有性质主体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很有限。但是国有产权转让为其他国有性质经济主体或者国有产权转让为民营性质经济主体都会提升企业绩效。进一步探寻企业绩效提升的原因,发现国有企业产权转让为民营性质的经济主体时,绩效的提高源于大股东利益侵占和内部控制人这两类代理问题的减弱。国有企业产权转让为其他国有性质的经济主体时,绩效的提高只源于内部控制人代理问题的改善。除了逐步渐近式地减持第一大股东的产权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第一大股东易主转让产权对处于经营和财务困境的国有企业也许更为有效。最后结合以上研究成果和发现,概括总结了研究的政策含义,针对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提出政策建议并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可进一步探讨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