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在对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额达到26276.12亿元,较上一年提高了15.7个百分点。在国家旅游业的成长进入新一个阶段的同时,四川省旅游业的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四川省旅游总收入从2002年的380.2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4891.04亿元,就旅游总收入而言,在12年的时间里增长了12.86倍,只2014年这一年就较上一年增加了26.1个百分点。在四川省旅游业飞快增长的阶段,四川省各个区域间旅游业表现出来的产出差异明显、发展速度不均、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加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对当地旅游业成长的影响程度不同,四川省各区域间旅游业的绝对差异存在不断增大的趋势。因此,只有分析出导致四川省旅游业区域差异的关键要素,并以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才是不断提高四川省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中,四川省旅游业区域不均衡的诸多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在理论上,旅游业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鉴于此,本文从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视角出发,探讨造成四川省旅游业各个区域间差异的关键要素,这对改善四川省旅游业区域差异不断极化的现状,优化各区域的旅游业发展,促进四川省旅游业继续高速健康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四川省旅游业区域差异影响因素模型,进而探讨这些具体的影响因素对四川省旅游业区域差异的影响,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适合四川省旅游业当前发展的政策建议
具体而言,本章的行文安排如下:
第1章,导论。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思路和方法,指出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梳理总结本领域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就本文可能用到的理论进行解释说明。
第3章,阐述四川省旅游业总体情况,为后文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研究做铺垫。其中,用国内、国际旅游总收入和旅游人数这两个指标来说明四川省旅游业总体情况,用区域国内旅游收入和资源禀赋拥有量这两个指标来说明各区域旅游业差异情况。
第4章,旅游业区域差异影响因素模型探讨。构建包括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配套服务设施等影响因素在内的理论模型,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对区域差异的作用机理。选取四川省21个市州2000-2012年区域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数据,运用Eviews7.2计量软件对影响因素与旅游业区域差异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模型回归结果予以解释。
第5章,结论与建议。结合四川省旅游业发展的区域现状和经济实际,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阐释和实证了各地区旅游业差异的具体影响因素的作用途径和效果。为理清各个因素影响区域差异的路径及作用效果,本文在梳理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各个影响因素对区域差异的作用机理,理论分析表明旅游资源禀赋、等级公路里程、旅游固定资产投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星级酒店这几个因素对区域旅游差异存在较为显著的影响。具体来讲:(1)旅游资源禀赋决定旅游地的吸引力与经济价值。(2)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差异的贡献较大,客源地与目的地的交通是否方便决定了客源的范围和区域旅游业的发展。(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对区域差异发挥作用。
第二,影响因素实证探讨。本文以各地区国内旅游收入在全省中所占的的比重为被解释变量,以交通基础设施、从业人数、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旅游资源禀赋、住宿配套设施、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作为解释变量。运用四川省21个市州2000-2012年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相关面板数据,探讨了影响因素与旅游业区域差异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比重、星级酒店数目对区域差异有显著的负影响;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差异有显著的正影响;旅游资源、旅游业从业人数、固定资产投资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第三,结合各市州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政策。在省级层面上,实施适度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加强区域经济协作,走文化旅游的发展道路。作为旅游发展增长极的成都、乐山等地应积极发挥增长极优势,加大对周边其他区域的辐射力度;而处在发展经济圈辐射范围内的区域,比如资阳市和德阳市,泸州市和自贡市等,应通过区域经济融合与发展,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和客源交换;对区域经济水平发展相对落后且自然资源禀赋依赖较高的甘孜,阿坝等州则在依赖自然资源禀赋发展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密切与周围市州的区域经济联系;而对资源匮乏的市州,则建议走文化旅游发展的道路,通过开发其他非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地的吸引力。
虽然本文在理论模型分析和政策建议方面有一定的创新之处,但由于本人在学术研究能力上的欠缺,论文还存在以下局限:
第一,未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诠释旅游业的区域差异。区域旅游业差异表现在产业规模、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竞争力等多个方面,而本文主要分析了总产出和资源差异这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代表旅游业发展情况,但也不免有些片面。
第二,差异因素的指标选取存在欠缺。旅游业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本文只分析了其中较为重要的几个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的考虑未免欠缺。本文实证模型中某些指标限于数据的可得性,选择了另外一些指标来代表,这对实证模型的结论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提高本研究的解释力度,结合实际全方位考虑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将是未来改进的方向。
在实践中,四川省旅游业区域不均衡的诸多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在理论上,旅游业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鉴于此,本文从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视角出发,探讨造成四川省旅游业各个区域间差异的关键要素,这对改善四川省旅游业区域差异不断极化的现状,优化各区域的旅游业发展,促进四川省旅游业继续高速健康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四川省旅游业区域差异影响因素模型,进而探讨这些具体的影响因素对四川省旅游业区域差异的影响,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适合四川省旅游业当前发展的政策建议
具体而言,本章的行文安排如下:
第1章,导论。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思路和方法,指出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梳理总结本领域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就本文可能用到的理论进行解释说明。
第3章,阐述四川省旅游业总体情况,为后文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研究做铺垫。其中,用国内、国际旅游总收入和旅游人数这两个指标来说明四川省旅游业总体情况,用区域国内旅游收入和资源禀赋拥有量这两个指标来说明各区域旅游业差异情况。
第4章,旅游业区域差异影响因素模型探讨。构建包括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配套服务设施等影响因素在内的理论模型,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对区域差异的作用机理。选取四川省21个市州2000-2012年区域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数据,运用Eviews7.2计量软件对影响因素与旅游业区域差异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模型回归结果予以解释。
第5章,结论与建议。结合四川省旅游业发展的区域现状和经济实际,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阐释和实证了各地区旅游业差异的具体影响因素的作用途径和效果。为理清各个因素影响区域差异的路径及作用效果,本文在梳理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各个影响因素对区域差异的作用机理,理论分析表明旅游资源禀赋、等级公路里程、旅游固定资产投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星级酒店这几个因素对区域旅游差异存在较为显著的影响。具体来讲:(1)旅游资源禀赋决定旅游地的吸引力与经济价值。(2)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差异的贡献较大,客源地与目的地的交通是否方便决定了客源的范围和区域旅游业的发展。(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对区域差异发挥作用。
第二,影响因素实证探讨。本文以各地区国内旅游收入在全省中所占的的比重为被解释变量,以交通基础设施、从业人数、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旅游资源禀赋、住宿配套设施、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作为解释变量。运用四川省21个市州2000-2012年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相关面板数据,探讨了影响因素与旅游业区域差异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比重、星级酒店数目对区域差异有显著的负影响;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差异有显著的正影响;旅游资源、旅游业从业人数、固定资产投资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第三,结合各市州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政策。在省级层面上,实施适度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加强区域经济协作,走文化旅游的发展道路。作为旅游发展增长极的成都、乐山等地应积极发挥增长极优势,加大对周边其他区域的辐射力度;而处在发展经济圈辐射范围内的区域,比如资阳市和德阳市,泸州市和自贡市等,应通过区域经济融合与发展,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和客源交换;对区域经济水平发展相对落后且自然资源禀赋依赖较高的甘孜,阿坝等州则在依赖自然资源禀赋发展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密切与周围市州的区域经济联系;而对资源匮乏的市州,则建议走文化旅游发展的道路,通过开发其他非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地的吸引力。
虽然本文在理论模型分析和政策建议方面有一定的创新之处,但由于本人在学术研究能力上的欠缺,论文还存在以下局限:
第一,未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诠释旅游业的区域差异。区域旅游业差异表现在产业规模、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竞争力等多个方面,而本文主要分析了总产出和资源差异这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代表旅游业发展情况,但也不免有些片面。
第二,差异因素的指标选取存在欠缺。旅游业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本文只分析了其中较为重要的几个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的考虑未免欠缺。本文实证模型中某些指标限于数据的可得性,选择了另外一些指标来代表,这对实证模型的结论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提高本研究的解释力度,结合实际全方位考虑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将是未来改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