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堡凹陷交力格地区塔拉干水库地震、地质综合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or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家堡凹陷是辽河外围中生代盆地中油气勘探最早获得突破的凹陷,此次研究区块位于开鲁盆地陆家堡凹陷交力格洼陷东侧即交力格油田及其南侧,由于该区以往地震资料的品质较低,同时水库条件的影响,以往资料形成了空白区,影响了该区油气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为此在2005年对该区进行了新的三维地震资料采集,目的是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评价,具体落实目的层的构造形态及断层的展布,结合对沉积体系的研究,明确有利储层的分布,最终为油气勘探开发及井位部署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次研究以运用层序地层学旋回理论和基于标准层层位标定的对比划分理论,通过对钻井、录井、测井以及油气藏生产数据的分析,对九佛堂组下段、九佛堂组上段、沙海组、阜新组地层进行了统一的层位划分,并准确进行了标定。研究区以湖相沉积为背景,发育了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深湖—半深湖以及滨浅湖等沉积体系。其中,九佛堂早期主要沉积相类型为扇三角洲和湖泊相沉积;九佛堂晚期随着湖域范围扩大,物源供给不足,三角洲砂体向岸快速退积,主要沉积相类型也为扇三角洲和湖泊相沉积;沙海期尽管湖域范围与九佛堂晚期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湖水明显变浅,主要沉积相类型为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沉积,滨湖相和浅湖相占主导地位;阜新期随着断裂活动减弱,湖盆进一步充填、水域的变小,在洼陷边缘发育有扇三角洲—滨浅湖体系,洼陷中央发育浅湖沉积。通过对主要目的层九佛堂组下段底界、九佛堂组上段底界、沙海组底界、阜新组底界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了研究区断裂和构造情况,根据断层在凹陷形成时的作用、规模和期次、延续时间的不同,可将研究区断裂分为三级,新发现和落实有利构造圈闭两层7个,主要构造演化经历了强烈不均衡断陷期、缓慢稳定断陷期、整体稳定下沉期、双断式地堑沉陷期四个时期。根据储层反演结果,明确了研究区阜新组底部、沙海组、九佛堂组上段储层平面展布特征。九佛堂组上段砂体最大厚度位于交25井、交18井区附近,厚度达到354.0m,向北变薄,北部厚度变化范围在50.0—200.0m之间;沙海组储层相对不发育,底部较中上部储层更为发育,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范围内以南、以西;阜新组底部储层最大厚度位于交4井、交25井、交50-54井区附近,厚度分别达48.0m、47.0m,储层在研究区内厚度变化范围在0—48.0m之间。通过对油藏进行剖析,该区油藏类型有断裂背斜油藏、断层—鼻状构造油藏、断块油藏三种类型,以断裂背斜油藏为主,油藏受构造和岩性联合控制。以沉积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和层序地层学以及陆相盆地油气富集规律理论为指导,在地震资料精纲解释、储层预测、油藏剂析的基础上,通过地质综合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三个有利区带,提出了4口建议勘探井位。
其他文献
泥石流灾害是地质灾害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每年因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数以十亿,产生了非常严重的社会影响。面对严重的泥石流灾害,本文以贾村镇单体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进行单体泥石流沟风险性评价,以便为合理确定评价泥石流灾害对生命财产的威胁提供依据。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泥石流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单体泥石流沟风险评价方法,其主要评价内容由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泥石流易损性评价和泥石流风险性评价三部分组成,
微型机器人进入人体进行微创介入治疗可减少病人的痛苦、显著缩短康复时间,因此微创或无创诊疗技术已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研究前沿与热点。本文针对螺旋胶囊微型机器人存在的临
研究区位于伊陕斜坡、天环凹陷、西缘逆冲带的南部、渭北隆起的近全部及六盘山盆地和汾渭地堑的一部分。马家沟组五段地层以白云岩为主,夹硬石膏岩、硬石膏质白云岩和石灰岩。
某发动机高涡叶片型面布有大量冷却气膜孔,其作用是在叶片表面形成冷却空气薄膜,把叶片表面与燃气隔开,起到冷却叶片的作用,从而提高叶片在恶劣工作环境中的使用寿命及性能。该叶
运动控制技术是决定数控机床性能优劣的关键技术。目前,国内的运动控制技术与欧美发达国家及日本等尚有较大的差距。而中国作为世界的加工制造中心,对于精密加工设备的需求越
图像变形是一种基于变形控制特征,根据一定的变形函数生成平滑、具有真实感的变形效果的图像处理技术。该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在虚拟现实、计算机动画、医学图像处理以及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