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鲧復生禹”神话出自《山海经·海内经》,原本表示鲧禹之间具有生命和事业的双重继承关系,尤其强调禹对鲧治水事业的继承。后逐渐演变为“鲧腹生禹”神话,叙述鲧被殛死,剖而产禹的奇异故事。本文拟以“鲧復生禹”神话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古籍文献出发,结合民俗学、神话学、人类学理论,首先释读“鲧復生禹”中的“復”与“生”。再从“鲧復生禹”神话情节演变中的三个关键要素入手,分析由“復”而“腹”、由“鲧復生禹”到“鲧腹生禹”的神话转化过程。最后探究其成因。
本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其中正文主要由三章构成。
第一章《山海经·海内经》“鲧復生禹”考释。本章首先指出《山海经·海内经》古注中并没有“復”通“腹”的直训。接着从甲金文材料入手,说明甲金文中的“復”、“腹”二字区别较大,并指出《山海经》还保留了这种有意区分二者的意识。最后结合其他先秦两汉文献对鲧禹治水之事的记载,明确《尚书》等早期文献也没有说明“復”通“腹”。继而提出《山海经·海内经》“鲧復生禹”中“復”未必为“腹”的观点,并结合甲金文材料和传世文献资料,详细分析“復”、“生”两字释义,得出“復”为又,“生”在表示鲧禹之间父子血脉相承关系的同时,具有延续内涵,《山海经·海内经》中的“鲧復生禹”原本指的是禹对鲧生命和事业的双重继承,且更为强调禹对鲧治水事业的继承。
第二章由“復”而“腹”的三个关键要素。本章首先肯定“鲧復生禹”神话转变为“鲧腹生禹”神话的事实,再以神话情节为切入点,指出“鲧腹生禹”神话中的“三岁不腐”可能从《楚辞·天问》“夫何三年不施”发展而来。“剖之以吴刀”是在承续《吕氏春秋·行论篇》“副之以吴刀”的基础上,融合了大禹感生神话中禹母剖而产禹的情节。考虑到鲧、禹、龙三者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故将“是用出禹”看作“鲧化黄龙”的别样表述,同时说明“鲧化黄龙”的源头是先秦两汉时期的“鲧化黄熊”之说。而“鲧化黄熊”中的死而复生观则是“鲧腹生禹”神话中鲧通过化龙或产禹实现生命永续的思想渊源。
第三章鲧禹对比增强促使“復”变为“腹”。本章重在说明鲧禹相承关系由强调其政治意义转变为突出其生理意义,是“復”变为“腹”、“鲧復生禹”神话演变为“鲧腹生禹”神话的深层反映。其中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是部分先秦两汉文献在塑造鲧、禹形象时对鲧禹对比的不断强化。
本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其中正文主要由三章构成。
第一章《山海经·海内经》“鲧復生禹”考释。本章首先指出《山海经·海内经》古注中并没有“復”通“腹”的直训。接着从甲金文材料入手,说明甲金文中的“復”、“腹”二字区别较大,并指出《山海经》还保留了这种有意区分二者的意识。最后结合其他先秦两汉文献对鲧禹治水之事的记载,明确《尚书》等早期文献也没有说明“復”通“腹”。继而提出《山海经·海内经》“鲧復生禹”中“復”未必为“腹”的观点,并结合甲金文材料和传世文献资料,详细分析“復”、“生”两字释义,得出“復”为又,“生”在表示鲧禹之间父子血脉相承关系的同时,具有延续内涵,《山海经·海内经》中的“鲧復生禹”原本指的是禹对鲧生命和事业的双重继承,且更为强调禹对鲧治水事业的继承。
第二章由“復”而“腹”的三个关键要素。本章首先肯定“鲧復生禹”神话转变为“鲧腹生禹”神话的事实,再以神话情节为切入点,指出“鲧腹生禹”神话中的“三岁不腐”可能从《楚辞·天问》“夫何三年不施”发展而来。“剖之以吴刀”是在承续《吕氏春秋·行论篇》“副之以吴刀”的基础上,融合了大禹感生神话中禹母剖而产禹的情节。考虑到鲧、禹、龙三者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故将“是用出禹”看作“鲧化黄龙”的别样表述,同时说明“鲧化黄龙”的源头是先秦两汉时期的“鲧化黄熊”之说。而“鲧化黄熊”中的死而复生观则是“鲧腹生禹”神话中鲧通过化龙或产禹实现生命永续的思想渊源。
第三章鲧禹对比增强促使“復”变为“腹”。本章重在说明鲧禹相承关系由强调其政治意义转变为突出其生理意义,是“復”变为“腹”、“鲧復生禹”神话演变为“鲧腹生禹”神话的深层反映。其中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是部分先秦两汉文献在塑造鲧、禹形象时对鲧禹对比的不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