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SLE患者疾病活动性及预后的关系。旨在为临床医生对SLE疾病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2月至2019年3月住院的117例初治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病程、年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进行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结果:(1)在纳入117例SLE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11例,男女比例为1:18.5,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36.15±12.60)岁,病程2(12,36)个月。117例SLE患者血液系统受累104例(88.9%)、关节炎60例(51.3%)、皮疹55例(47.0%)、狼疮肾炎49例(41.9%)、脱发39例(33.3%)、发热29例(24.8%)、黏膜溃疡22例(18.8%)、胸膜炎7例(6.0%)、心包炎4例(5.1%)、胃肠道血管炎3例(2.6%)、肺间质改变3例(2.6%)。(2)血液系统受累的SLE患者血红蛋白降低58例(55.8%)、白细胞减少38例(36.5%)、血小板减少30例(29.7%)。血液系统受累组CD3+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补体C3水平较无血液系统受累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狼疮肾炎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补体C3水平较无狼疮肾炎组患者显著降低,但狼疮肾炎组患者SLEDAI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受累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补体C3、C4水平较无关节受累组显著降低,但关节受累组患者SLEDAI评分、血沉、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浓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受累组CD8+T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补体C3、C4水平较无皮肤受累组显著降低,但皮肤受累组的患者SLEDAI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SLE患者不同疾病活动度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于重度活动度的SLE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稳定期患者,处于中度活动度的SLE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稳定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428,P=0.001;r=-0.459,P=0.001;r=-0.331,P=0.001)。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补体C3水平呈正相关(r=0.456,P=0.001;r=0.442,P=0.001;r=0.309,P=0.004)。(5)预后不良组基线期SLE患者CD3+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持续缓解组,并且血沉高于持续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年治疗后持续缓解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基线期水平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后不良组治疗后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基线期水平略高,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CD4+T淋巴细胞减少(OR 17.906,95%CI 1.237-25.925,P=0.034)、血沉升高(OR 1.035,95%CI 1.001-1.069,P=0.042)为SLE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SLE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有器官受累的患者更易出现CD3+T、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下降,并与SLE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2)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下降、及血沉升高是SLE疾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