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当代英语教育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由此看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尤为紧迫。本人大量浏览在阅读环境中通过提问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发现这些研究主要是文献的理论介绍和课例的经验分享,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撑。布鲁姆将人类认知水平按照复杂程度依次分成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级,其中后三个层级属于高阶思维。本文以该分类法为理论支撑,以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5第一课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为阅读文本,通过分析中学英语教师教案里不同阶段阅读问题的认知层级分布及其动态发展轨迹,旨在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中学英语教师阅读课的问题设计中,问题认知层级总体上如何分布?2.读前、读中、读后的教师提问各有什么特点?3.教师提问的认知层级呈现怎样的动态发展轨迹?通过收集中学英语教师教案设计中的基于阅读文本的问题,并将每一个问题根据布鲁姆的认知层级分类法进行分类定级,最后对各个级别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总体来看,中学英语教师设计的阅读提问,高阶问题与低阶问题比例接近2:8,其中理解型问题的比例最大,其次是知识型问题,接着是运用型问题和分析型问题,且二者比例相当。综合型问题和评价型问题比例最小。2.按照阅读的不同阶段来看,读前阶段高阶问题与低阶问题的比例约为1:24,并且主要集中于知识型问题,其次是理解型问题。在内容上,主要侧重于引入文章背景、预测文章内容;读中阶段高阶问题与低阶问题的比例约为1:9,且主要为理解型问题。在内容上主要侧重于文章内容和细节的梳理及大意概括;读后阶段高阶问题与低阶问题的比例约为3:7,相比前两个阶段,高阶问题比例明显增加,在内容上更加注重文本知识的迁移、材料分析、人物评判。3.随着教学阶段的推进,低阶问题数量在读中阶段增加,在读后阶段回落,然而高阶问题中的综合、评价类问题在读中呈现增加趋势之后并未在读后阶段回落。通过分析单个教师在教案设计中的提问,发现其认知层级轨迹呈波形,并可分为三种:a.波形上升:即结束问题认知层级高于初始问题;b.波形平级:即结束问题认知层级等于初始问题层级;c.波形下降:即结束问题认知层级低于初始问题。基于以上研究,中学英语教师应该适当增加读中阶段高阶问题数量,同时适当压缩低阶问题的数量并提升其连贯性;对于不同阅读阶段,教师应该遵循其特点和规律组织教学;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更多地将问题排列成波形上升轨迹,以便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