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余载,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巨变: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等。财税体制改革作为经济改革中的中枢环节,为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铺平了道路。总的来说,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是沿着一条公共化的主线向前推进的。从建国伊始集权特色明显的统收统支,到改革开放以后以放权让利为特点的分级包干,到1994年实行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分税制,再到如今深化分税制改革的这条财政公共化道路,公共财政的思想己深入人心。在这种财政公共化的思想指导下、经济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的联动作用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发作用下,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最初的只覆盖部分地区和部分人群到如今的全面覆盖,这种转变使社会的最广大群体都能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目标,也彰显了“阳光财政”的内涵,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尽管从纵向来看,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横向对比来看,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仍旧较为落后。其一,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因为用最低廉的成本保护了最多人口的健康而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赞誉,成为世界其他国家纷纷效仿的对象。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在我国各项建设事业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却远远落后于经济事业的发展。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91个成员国的卫生绩效评估报告中,我国的综合效益排在第144位,医疗卫生的公平性排在第188位。就像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得出的结论一样,本文也认为,医疗卫生体制相关改革基本是失败的。其二,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呈现的“二元”结构也是世界少有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医疗保障的质量和数量有着天壤之别。在财政公共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让人民享受到高质量、广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不但是国家财政的本质所在,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本文主要研究在公共财政的大背景下,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文章首先明确了政府干预医疗市场的理论基础,简单回顾了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在该过程中抽象出医疗市场、医药保险市场、医药流通市场的概念,并以此为切入点,剖析目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的种种弊端。最后,文章借鉴了以英国、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三种医疗模式,结合我国在医疗市场改革的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己经启动的相关改革,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在文章的构思和写作中,运用了数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以及对比法等研究方法,意在全面地分析和呈现问题、深刻地剖析问题和有效地解决问题。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提出了三大市场、一个系统以及六大主体的概念,使得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思路清晰、脉络明晰。此外,可以将问题的产生、发展和应对等方面在此框架内阐述清楚,既简化问题,又使问题得到很好的回答。本文的写作意义在于:在对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基础上,尝试用新的视角和思路去打开医疗保障体系“剪不断、理还乱”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为未来我国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医疗保障体系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