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该说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日本人对他的崇拜,从把他的肖像放在千元大钞上,就可见一斑。直到今天,他的作品仍然受到日本人的喜爱,丝毫未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心》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晚期作品之一,小说以时代的变化,即明治时代及其终结,到大正时代开始为背景,描写了爱情与友谊的碰撞,利己之心与道义之心的冲突,呈现了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矛盾、惆怅、无助,无奈而又想维护自身尊严的精神世界。本文通过夏目漱石的作品《心》,对明治时期,日本在实现西方式现代化而推行“文明开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个人主义破灭这一现象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夏目漱石的个人主义”内容的细致研究,阐明夏目漱石在明治时代的文学主张主要是以自我本位思想为中心形成独立的个人主义,否定盲从别人的“他人本位”思想,主张“我是一个有尊严的日本人,绝不是英国的奴婢。”从而确立个人的主体地位。重点阐述夏目漱石通过伦理道德观来宣扬个性,排除因个人主义的破灭而产生的利己主义和害人利己的危险性观点。其次,是对K的自杀与个人主义破灭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K为了摆脱由于他人本位思想造成的困境,转变为坚持自己的个性,以自我本位思想积极投身生活。但是,由于没有恪守个人主义道德及其义务,K所追求的个人主义最终破灭,从而发生悲剧。个人主义的破灭是使K陷入悲剧深渊的根源。同时论文中也对K的死与日本传统道德的回归以及“个人主义的破灭”的关系进行研究。再次,是对“先生”的自杀同个人主义破灭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先生”先是被叔父欺骗,在恋爱方面又被好友K捷足先登,因此陷入了对人的不信任状态当中。此后,“先生”背叛K,并抢在K的前面用计与房东女儿结婚。但是,婚后“先生”不堪忍受利己主义的罪恶感的折磨,最后受到天皇驾崩和乃木将军殉死事件的触动而自杀。因个人主义破灭而产生“人到关键时候谁都要变成坏人”的疑心,说明人类利己主义思想的可怕。同时,就“先生”以自杀来对朋友表示信义,回归日本传统道德观进行剖析。最后从个人主义同明治时代精神之间的冲突及由此导致的个人主义的破灭作为切入点来审视这部小说。明治时期,欧洲个人主义进入日本,然而因为与日本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互不相容,两者间发生剧烈的冲突。夏目漱石提倡以“自我本位”为基础的个人主义作为处世思想,因此他对日本肤浅地引进西方文明表示极度担忧,并对其引发的危险性敲响了警钟。然而,夏目漱石的担忧变成了现实。日本效法西欧列强,走上了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道路,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个人的尊严和个性遭到践踏。夏目漱石试图通过《心》展现了明治时代人们的尊严饱受蹂躏的悲剧。《心》中的“先生”和K处于明治末期走向大正时代的转型期,他们是新旧文化两栖知识分子,夹在东西文化巨浪之中承受着巨大的冲击,成为以死确立个人主义理念的牺牲品。在如此动荡的社会转型期,面对各种各样前所未有的冲击,人们应该如何去面对,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心》这部作品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