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是女大学生接受在校体育教育的最后时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交接点,也是学校体育直接作用的最后一站。在这一时期学生逐步走向成熟,学生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大多在这时期有了稳定的构架。要让学生终身参与体育、终身享受体育、终身收益于体育的话,这个时期是对其进行体育知识的传授、体育技能的学习、体育习惯的习得以及初步形成终身体育的价值观的黄金时期。个人良好的体育习惯、体育价值观会给社会其他成员刺激源,感染到他人,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锻炼氛围的基础。在大学生中,男生对体育的热中程度普遍要高于女生,在参与活动的激烈程度上由于观念、生理等方面的区别,男生也普遍高于女生。女大学生是整个全民健身计划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却又是这个系统工程中容易走在后面的一个群体,是大学生中体育锻炼中常常没“吃饱”的人。她们的体育价值观,他们的体育行为状况,对全民健身计划深入开展具有重要影响。探讨促进其进行体育锻炼的动因和进行体育锻炼效果的途径,从而为改善大学生体育行为,促进其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帮助。为进一步完善女子体育教育及教材的学习内容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研究以重庆市高校女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现状调查为依据,运用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为基础,对搜集的数据加以整理和分析,通过数据所反映出来的客观事实加以分析,并找出其中一些不好方面的症结所在,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以更好的使高校女大学生们更多、更好的受益于体育锻炼,使得终身体育观念能够真正的逐步深入到这些未来社会的骨干妇女们的心里。使得他们长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状态影响到更多的人,为更多的人示范健康生活方式。也希望能为高校女大学生体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本研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在论文的引言中,介绍了对重庆市女大学生体育行为特征分析和促动策略研究的选题依据、时代背景和前人研究情况,第二部分是通过对重庆市十所高校的女大学生发放关于体育行为特征的问卷,对重庆市女大学生体育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得出重庆市女大学生经常参加的项目前三位依次是跑步(480人,占49.0%),羽毛球球(457人,占46.6%),乒乓球(372人,占38.0%);给参加体育锻炼带来消极影响因素的前三位分别是场地受限(440人,占44.9%),学习任务重,时间紧(340人,占34.7%),缺乏指导(339人,占34.6%)和器材缺乏(332人,占33.9%)等结论。第三部分是分析影响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并围绕这些因素进行了促动策略的研究。提出了:培养和激发女大学生的体育动机,优化动机机构;体育教师应注重自身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转变学生消极的体育态度和强化学生积极的体育态度是有效的促动对策;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回归本源,注意体育课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