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人畜共患病原菌,也被视为反映屠宰场卫生状况的重要标志菌。生物被膜是细菌应对恶劣环境的自我保护模式,可增强细菌对体内外环境的耐受性和持留性,增加细菌污染和传播的风险,在兽医、人医和食品加工等领域均具有重要的意义。2019年本实验室对湖北省不同屠宰场进行S.aureus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某屠宰场S.aureus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屠宰场,且不同环节分离株具有相似的耐药谱,携带相近的毒力因子,提示S.aureus在该屠宰场沿屠宰链进行传播,交叉污染问题严重。苯扎溴铵和次氯酸钠是屠宰场中常用的两种消毒剂,用于地面、切割刀具、淋浴水以及皮肤的消毒。本研究以2019年该屠宰场及其配套养殖场中分离的35株S.aureus为对象,以其对苯扎溴铵和次氯酸钠的敏感性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为切入点,评估了两种消毒剂对S.aureus生物被膜的作用效果,为屠宰场制定科学有效的消毒策略提供试验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两种消毒剂敏感性与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结晶紫染色试验检测了不同屠宰环节来源的S.aureus对两种消毒剂的敏感性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果显示,苯扎溴铵的最小杀菌浓度(MBC)范围为1~16 mg/L,其中对65.71%(23/35)试验菌株的MBC值高于质控菌株ATCC 29213(2 mg/L)。结果表明,随着屠宰环节的递进,不敏感性菌株所占比例增大。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菌株共16株,占总数的45.71%(16/35),其中93.75%(15/16)来自屠宰中后期环节(脱毛处至冷库)。S.aureus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苯扎溴铵MBC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69)。次氯酸钠对试验菌株的MBC均为有效氯浓度0.16%。对26株屠宰来源S.aureus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3种序列型(ST),ST7、ST9和ST2867分别为17株、6株和1株,另有2株未定型。ST7是强成膜菌的优势型(15/16),也是屠宰链下游劈半和冷库环节中S.aureus的优势型(11/12)。所有菌株含有丰富的生物被膜相关基因,agrA、clfA、clfB、icaA、icaB、icaC、icaD、icaR、fnbA、fnbB、sarA、sdrC、sdrD、sdrE、sigB 和 nuc 基因检出率均大于80%。仅两株S.aureus携带消毒剂抗性相关基因qacL,而qacA、qacB、qacC、qacE、qacEΔ1、qacG、qacH和 qacR 均未检出。2.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影响S.aureus培养初期加入不同浓度的苯扎溴铵和次氯酸钠,探究其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16~1 MBC范围的苯扎溴铵和1/64~1 MBC范围的次氯酸钠可显著抑制S.aureus生物被膜的形成(P<0.05),其作用与其抑制细菌生长有关,生物被膜抑制效果呈消毒剂浓度依赖性。次氯酸钠对S.aureus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明显强于苯扎溴铵。进一步研究表明,未彻底根除的生物被膜能在去除消毒剂和补充营养条件后得以恢复。S.aureus生物被膜形成不同阶段加入消毒剂,检测生物被膜残留量以判定消毒剂对生物被膜的清除效果。结果显示:2 MBC苯扎溴铵对成熟期前的生物被膜清除率在3.81%~14.15%,对培养时间达48~120 h的生物被膜清除率仅为0.75%~6.25%;1/8 MBC次氯酸钠在对培养时间不高于72 h的生物被膜清除能力较强,清除率为32.07%~82.06%,但对于培养时长为96 h和120 h的生物被膜清除效果显著下降。表明次氯酸钠对S.aureus生物被膜清除效果强于苯扎溴铵。分别采用亚致死浓度苯扎溴铵和次氯酸钠对10株S.aureus进行连续胁迫,评价其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次氯酸钠胁迫对试验菌株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苯扎溴铵胁迫下,仅#01 455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极显著减弱(P<0.01),从强成膜能力(OD630为0.662±0.039)降至中等成膜能力(OD630为0.221±0.015),而其他菌株均无显著影响(P>0.05)。#01 455株经过苯扎溴铵胁迫后,胞外基质总量、胞外多糖量和胞外蛋白量均显著下降,但细菌生长能力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苯扎溴铵胁迫通过抑制细菌胞外基质组分的产生以削弱生物被膜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