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南方梨秋季早期落叶及异常开花较为普遍,对梨产量、品质构成较大威胁,生产上对解决此问题的需求日益迫切。本实验室前期已研究证实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是导致我国南方梨早期落叶的主要致病菌。本研究进一步研究建立该病菌的致病力室内快速测定方法,分析我国南方来源于梨的果生炭疽菌致病力分化状况,并对部分砂梨和白梨品种对该病菌的抗性进行室内测定,为深入研究果生炭疽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为筛选和应用抗炭疽病的梨品种提供依据。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以翠冠梨的叶片、枝条和黄冠梨的果实为材料,并通过不同的方式造成伤口后分别接种果生炭疽菌强致病力菌株PAFQ32的菌丝块和分生孢子悬浮液,依据各处理发病的严重度和稳定度作为测定方法的评判标准。结果显示,叶片接种菌丝块后其病斑扩展速度较接种分生孢子悬浮液快,接种菌丝块各处理的发病率均为100%,经正面3针刺伤处理的所产生的病斑直径显著大于正面1针刺伤处理,且发病稳定;果实接种菌丝块产生的病斑直径大于接种分生孢子悬浮液,但接种菌丝块的不同处理之间其病斑大小又无明显差异;枝条接种菌丝块后的发病率,环割、10针和3针刺伤处理分别为80%、40%和20%,而打孔和烫打处理则均为100%,且烫打处理的病斑直径显著大于其它处理,但烫打处理的发病不够稳定。结果表明,叶片正面经3针刺伤处理后接种菌丝块的测定效果快速、稳定,可用于梨果生炭疽菌致病力的室内快速测定。2.以砂梨翠冠品种的离体叶片为材料,釆用正面经3针刺伤处理后接种菌丝块的方法,对来源于湖北、江西、福建、江苏、浙江、安徽、广西7个省梨产区的111个果生炭疽菌的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通过对接种后叶片上产生的病斑直径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11个菌株的致病力划分为强、中、弱三种类型,其中强致病力菌株17个,占15.3%;中等致病力菌株89个,占80.2%;弱致病力菌株5个,占4.5%。不同地理来源的果生炭疽菌菌株,其致病类型的分布比例有异。结果表明,来源于我国南方梨产区导致早期落叶的果生炭疽菌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以中等致病力菌株为优势群体。3.通过叶片针刺后接种梨果生炭疽菌强致病力菌株PAFQ32和ZJHZ-7-1菌丝块的方法,对砂梨(Pyrus pyrifolia)和白梨(P.bretschneideri)的76个梨品种进行了室内抗性测定。结果显示,通过对接种后叶片上产生的病斑直径进行聚类分析,可将76个梨品种的抗性程度划分为高抗、抗病、中等、感病和高感五种类型,其中高抗病品种4份,占5.3%;抗病品种26份,占34.2%;中等品种25份,占32.9%;感病品种17份,占22.3%;高感品种4份,占5.3%。结果表明,属于高抗级别的品种均来自于砂梨,因此在对果生炭疽菌的抗性品种的筛选中,可以将砂梨品种作为重点筛选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