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论文系统研究了硅藻土和膨胀石墨两种多孔材料与相变材料制备工艺及复合相变材料的性能表征,然后用相变陶粒等体积取代陶粒轻骨料混凝土中的陶粒,系统研究相变储能混凝土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和调温功能。第一种载体硅藻土,其含有活性二氧化硅,会有水泥反应,因此选择应用较多的绿色建材石膏为基材,并在基材中加入高导热和高韧性的碳纤维,提升储能石膏的导热性和力学性能。第二种载体是导热性和吸附性更强的膨胀石墨,研究两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系统研究了硅藻土和膨胀石墨两种多孔材料与相变材料制备工艺及复合相变材料的性能表征,然后用相变陶粒等体积取代陶粒轻骨料混凝土中的陶粒,系统研究相变储能混凝土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和调温功能。第一种载体硅藻土,其含有活性二氧化硅,会有水泥反应,因此选择应用较多的绿色建材石膏为基材,并在基材中加入高导热和高韧性的碳纤维,提升储能石膏的导热性和力学性能。第二种载体是导热性和吸附性更强的膨胀石墨,研究两种相变储能石膏材料的热-力性能,发现膨胀石墨基相变储能石膏热转换效率更高,调温效果显著;又因为膨胀石墨的膨胀倍数多样,于是选取了三种不同膨胀倍数的膨胀石墨作为载体,通过对比三种相变储能石膏的热-力性能,选择最佳膨胀倍数的膨胀石墨载体。微型定形相变材料应用在石膏中强度较低,只能做围护结构,即便应用在混凝土中,也只是取代细骨料,根据实验显示,20%的含量就能使基材强度大幅下降。为此选取陶粒作为载体吸附石蜡,简化制备工艺,用相变陶粒等体积取代陶粒轻骨料混凝土中的陶粒,研究储能混凝土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和调温功能。具体的实验结论总结如下:(1)硅藻土基定形相变材料经表征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但硅藻土具有活性二氧化硅,会与水泥材料中的氢氧化钙反应,导致石蜡渗漏。因此选用绿色建材石膏作为基材。碳纤维的导热性较强和韧性较好,在储能石膏中既增强了基材的导热性,提升了热转换效率,又改善了储能石膏的力学性能。(2)硅藻土对石蜡的吸附率较低,以及对应的储能石膏材料在掺加碳纤维的情况下,导热系数仍然较低。于是选取膨胀石墨做载体,进行与硅藻土相同的测试,对比不同储能石膏材料的热-力性能,得出结论:膨胀石墨基定形相变材料(EG/P)的热焓约为硅藻土基定形相变材料(DP)的六倍;石膏的导热系数与EG/P的含量呈正比,与DP的含量呈反比;添加1%碳纤维之后,EG/P组的房屋模型中心点的温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房屋模型中心点温度最多降低了3.2℃,而碳纤维对DP组房屋模型的中心点温度基本无影响;膨胀倍数为160倍时,膨胀石墨吸附率和导热系数较高,应用到石膏中,储能石膏板对房屋模型中心点温度的改善最明显。(3)选择宏观多孔材料陶粒做载体吸附石蜡,经表征相变陶粒具有较高的热存储能力。应用在轻骨料混凝土中,等体积取代粗骨料,经测试相变混凝土的强度高于轻骨料混凝土,但随着相变陶粒的增加,强度呈下降趋势,当100%取代粗骨料时,混凝土强度仅下降了0.3MPa,且该组混凝土柱中心点最高温度降低4.7℃。
其他文献
有机半导体在光电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信息技术方面,由机械性能强、可液相加工的有机材料制备的大面积、高精度的场效应晶体管,可以实现逻辑运算和信息处理,促进大面积柔性集成电路的制备。在生物医学方面,有机材料具有独特的生物兼容性,可广泛应用于高灵敏度的可穿戴传感器,实现人体健康状态的实时检测。在新能源方面,有机材料可用于制备大面积、高分辨率的柔性显示器,实现低能耗、低成本的显示设备。然而,加工这些高集
由于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具有优异的工作性能,其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建筑项目中,用量也逐年递增。河砂做为混凝土主要原材料之一,是一种短期不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各种条件限制。近年来,机制砂作为河砂的合适替代材料应用在自密实混凝土中。同时随着混凝土材料的发展以及建筑行业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和功能的需求,混凝土制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外加剂和
众所周知,在水泥的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燃煤和电能,高能耗的同时,水泥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也会产生大量CO2。除此之外,水泥生产过程中伴有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粉尘等污染物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寻求一种水泥的替代品成为一个迫切需要。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用电需求也日益增长,目前国内电力的主要来源仍然是燃煤发电,电厂粉煤灰的产量也因燃煤发电的兴旺而持续攀升。粉煤灰是
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建筑总能耗及其在社会总能耗中的占比逐年上升。据统计,建筑能耗中约有80%左右是用于维持室内热舒适环境的采暖、制冷及通风等措施上,而围护结构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重要因素,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提升室内热舒适度、节约能耗或缓解峰值电网压力的重要方式。相变材料(PCM-Phase Change Materials)能在极小的温度变化范围内通过改变自身物质状态来吸收大量的热
近年来,建筑3D打印作为一种数字建造的新兴技术,将计算机技术、数控技术、材料成型技术结合在一起,正成为建筑建造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实现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科技跨越发展的热点和可行路线。越来越多的高校、研究机构和有关行业单位投入到建筑3D打印的研究中。开拓发展更多适用的打印胶凝材料,为各种应用环境提供更多的选择,是建筑3D打印发展的关键之一,也是极具挑战性的研究。碱激发胶凝材料作为一种利用工业副产物和固体
结构优化设计能在保证工程结构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材料和损耗,为工程结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提供重要保障,近几十年来它成为土木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结构优化设计涉及大量结构参数的计算分析,利用智能优化算法求解优化问题是对结构进行有效优化设计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结构运营条件不断变化,结构形式和构件材料不断复杂化,这些都对结构优化算法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结构优化算法的收敛性和鲁棒性仍面临巨大挑战
滨海环境下以混凝土为材料的基础设施长期暴露在充满盐雾的大气环境中,同时受到二氧化碳与氯离子侵蚀的混凝土钢筋锈蚀导致混凝土结构失效使得基础设施服役寿命远低于正常值,所以提高混凝土抵抗氯离子与二氧化碳的侵蚀能力的问题在滨海城市备受关注。混凝土中的钢筋是否发生锈蚀由钢筋表面的Cl-/OH-值决定,传统思路大多是减缓二氧化碳、氯离子向混凝土内部渗透,由此启发出的各种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来延缓混凝土结构失效的
车辆在桥面行驶过程中,由于桥面的随机或周期性不平顺而导致的车轮与桥面瞬时分离、脱空的现象本文简称为‘跳车’现象。而目前在车桥耦合的研究上大多采用车辆持续密贴行驶的假定。本文基于桥面不平顺导致跳车工况,通过ANSYS瞬态动力学分析构建跳车工况下车桥耦合振动数值模拟,分析冲击系数在密贴和跳车工况下的变化规律。通过正交试验,对单车辆两类工况下的主要影响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最后根据实桥试验数据对比数值模
滨海地区海砂在工程建设中资源化利用是建筑业未来发展的必然的趋势,但海砂中氯离子诱导钢筋锈蚀的问题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不规范使用海砂的行为将会给建筑物留下日后成为“海砂楼”隐患。一般大气环境中,若考虑碳化降低p H值、释放固化氯离子以及引起氯离子再分布等影响,海砂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行为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碳化和氯离子的协同作用是海砂混凝土结构不确定劣化的主要原因,即使海砂引入氯离子含量规范要求的限值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的减退和获得性认知能力的丧失等,是目前最主要的老年人痴呆症之一,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病人脑内神经元胞外由β-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A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P)和胞内由微管相关蛋白(microtubule associ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