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别以自然筛选+居住入侵法和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建立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评价和检测血清孕酮、四氢孕酮等雌孕激素及神经递质指标,明确PMDD大鼠模型制备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建立完善符合PMDD肝气逆证病证结合大鼠标准化模型,为中医特色的动物模型研究和PMDD发病及药物干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和载体。
2.以激素诱导法+居住入侵法建立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以丹皮酚进行干预,通过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和血清中孕酮、四氢孕酮等雌孕激素及神经递质指标含量水平,分析海马等脑区中孕酮和四氢孕酮合成代谢转导途径关键因子蛋白表达及分布,明确该途径在PMDD肝气逆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丹皮酚的干预机制,从而部分揭示肝疏泄太过微观作用机制,为丰富和创新肝主疏泄理论增添新认识,丰富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内涵。
3.用氟马西尼处理建立PMDD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以丹皮酚进行干预,通过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神经类固醇和神经递质等含量水平,初步探索丹皮酚是否通过调节GABAA受体(苯二氮卓受体位点)发挥治疗PMDD肝气逆证作用,阐释丹皮酚药物干预机制,为PMDD肝气逆证临床诊疗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1.两种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造模和评价:以阴道电阻法自然筛选动情周期规律大鼠,筛选周期为三个动情周期,约12天。根据大鼠非接受期攻击打斗得分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CMC-Na组)、模型组、氟西汀组、丹皮酚组、丹皮酚+氟马西尼组、氟马西尼组。
2.以激素诱导法诱导大鼠产生动情规律周期,结合居住入侵法制备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根据大鼠非接受期攻击打斗得分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丹皮酚组。
3.行为学评价及药物干预:采用边造模边灌胃给药方式,用药前后,分别进行大鼠旷场、高架十字迷宫、明暗箱、攻击行为等行为学评价,在用药两个完整周期(8天)后的非接受期取材,采集大鼠腹主动脉血,断头分离大鼠海马脑区,存储于﹣80℃冰箱备检。
结果:1.分别以自然筛选-居住入侵法和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制备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并在大鼠非接受期,进行旷场(OFT)、高架十字迷宫(EPM)、明暗箱(LDB)和攻击行为评价(RIT),研究结果发现:(1)自然筛选-居住入侵制备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行为学评价: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在OFT中央区停留时间显著降低(P<0.05),进入EPM开放臂的次数百分比(OE%)和时间百分比(OT%)显著降低(P<0.05),在LDB明区停留的时间和运动路程显著减少(P<0.05),攻击行为得分明显升高(P<0.0001)。(2)在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制备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行为学评价: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OFT中的运动总路程、中央区运动路程和中央区停留时间显著降低(P<0.05),EPM测试中OE%和OT%显著降低(P<0.01),在LDB的运动总路程显著降低(P<0.05),明区运动路程和停留时间显著降低(P<0.01),攻击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
2.丹皮酚对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制备PMDD肝气逆证模型大鼠行为学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LDB中的运动总路程、明区的运动路程显著降低(P<0.001),进入明区的次数极显著降低(P<0.0001),攻击得分显著升高(P<0.05),氟西汀组和丹皮酚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丹皮酚组大鼠在OFT的运动总路程、中央区的运动路程显著增加(P<0.001,P<0.05),EPM测试中OE%和OT%显著增加(P<0.05,P<0.001),在LDB中的运动总路程和在明区的停留时间显著升高(P<0.05),攻击得分显著降低(P<0.01)。氟西汀组在OFT和LDB的运动总路程显著增加(P<0.01),EPM测试中OT%显著增加(P<0.05),在LDB明区的运动路程和停留时间显著升高(P<0.05),攻击行为得分显著降低(P<0.0001)。
3.丹皮酚对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制备PMDD肝气逆证模型大鼠血清中神经递质和神经类固醇指标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Glu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NE和DHE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丹皮酚组大鼠血清中Glu含量显著升高(P<0.05),5-HT、NE含量显著降低(P<0.05),ALLO和AP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001),DHEA的含量显著下降(P<0.0001)。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组大鼠血清中Glu、ALLO含量显著升高(P<0.05),5-HT、NE、DHE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01,P<0.0001)。
4.丹皮酚对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制备PMDD肝气逆证模型大鼠海马脑区GABAAR-α4、GABAAR-β2、GABAAR-δ、CYP11A1、BDNF、SRD5A2、TSPO(PBR)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脑区中BDNF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脑区中TSPO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丹皮酚组和氟西汀组大鼠海马脑区中TSPO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组大鼠海马脑区中GABAAR-α4、GABAAR-β2、GABAAR-δ、CYP11A1、SRD5A2蛋白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5.免疫双荧光法检测GABAAR-α4/GABAAR-δ和PBR/CYP11A1蛋白在各组大鼠海马DG区定位表达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DG区中GABAAR-α4累积荧光平均强度有显著性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丹皮酚组大鼠海马脑区GABAAR-α4蛋白累积荧光平均强度有显著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脑区中TSPO累积荧光平均强度有显著性增高(P<0.01),GABAAR-δ、CYP11A1在各组大鼠海马DG区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荧光标记结果显示,GABAAR-α4/GABAAR-δ和TSPO/CYP11A1蛋白在模型组大鼠海马DG区中不存在共表达增强或减弱情况;
6.丹皮酚对氟马西尼处理的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行为学影响:旷场测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中央区运动路程和中央区的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1)模型组大鼠进入中央区次数显著减少(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丹皮酚组大鼠进入中央区次数显著减少(P<0.01)。与氟马西尼组相比,丹皮酚组对氟马西尼组处理的模型大鼠旷场行为无显著性影响(P>0.05)攻击行为测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攻击行为得分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丹皮酚组和氟西汀组大鼠的攻击得分显著降低(P<0.05);与氟马西尼组相比,丹皮酚+氟马西尼组大鼠的攻击得分显著性降低(P<0.05)。
7.丹皮酚对氟马西尼处理的PMDD肝气逆证模型大鼠血清神经类固醇等指标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GABA含量显著降低(P<0.0001),DHE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组大鼠血清中GAB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5-HT含量显著性降低(P<0.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NE含量呈增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组大鼠血清中的NE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
结论:1.自然筛选-居住入侵法和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均可成功制备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大鼠在旷场中央区的运动路程、停留时间和进入中央区次数,EPM中OE%和OT%,在LDB明区的运动路程、停留时间及攻击行为得分等行为学指标均具有明显月经周期依赖性。其中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制备的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以其造模方法稳定可靠、成功率高,具备较好的可信度和实用性,较好模拟PMDD肝气逆证病证临床特征,可作为研究PMDD发病及药物干预机制研究良好载体。
2.旷场测试中的中央区的运动路程、停留时间和进入中央区次数,EPM测试中OE%和OT%,LDB测试中明区的运动路程、停留时间及攻击行为测试中攻击行为得分是评价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的关键行为学指标。PMDD肝气逆证发生可能与大鼠血清中GABA含量显著降低,DHEA和NE含量升高有关,丹皮酚干预可显著降低NE、DHEA含量,提高Glu、ALLO和AP的含量,进而改善模型大鼠的躯体和活动能力,缓解大鼠焦虑及攻击性行为。
3.通过检测孕酮和四氢孕酮合成代谢转导途径GABAAR-α4、β2、δ、CYP11A1、BDNF等关键分子在PMDD肝气逆证大鼠海马脑区蛋白表达和定位分布情况发现,该途径中关键蛋白TSPO、BDNF、GABAAR-α4在PMDD肝气逆证大鼠海马脑区中的蛋白表达和分布发生异常变化,丹皮酚干预通过降低大鼠海马脑区TSPO、GABAAR-α4等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发挥治疗PMDD肝气逆证作用;并且氟马西尼干预实验结果表明,丹皮酚干预作用途径可能与GABAA受体的苯二氮卓位点无关。综上所述,由孕酮和四氢孕酮合成代谢转导途径介导的GABA能系统异常与PMDD肝气逆证发生密切相关,丹皮酚可通过调节该途径介导的GABA能系统发挥干预作用,以上研究可作为PMDD肝气逆证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靶点研究提供参考和方向。
2.以激素诱导法+居住入侵法建立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以丹皮酚进行干预,通过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和血清中孕酮、四氢孕酮等雌孕激素及神经递质指标含量水平,分析海马等脑区中孕酮和四氢孕酮合成代谢转导途径关键因子蛋白表达及分布,明确该途径在PMDD肝气逆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丹皮酚的干预机制,从而部分揭示肝疏泄太过微观作用机制,为丰富和创新肝主疏泄理论增添新认识,丰富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内涵。
3.用氟马西尼处理建立PMDD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以丹皮酚进行干预,通过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神经类固醇和神经递质等含量水平,初步探索丹皮酚是否通过调节GABAA受体(苯二氮卓受体位点)发挥治疗PMDD肝气逆证作用,阐释丹皮酚药物干预机制,为PMDD肝气逆证临床诊疗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1.两种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造模和评价:以阴道电阻法自然筛选动情周期规律大鼠,筛选周期为三个动情周期,约12天。根据大鼠非接受期攻击打斗得分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CMC-Na组)、模型组、氟西汀组、丹皮酚组、丹皮酚+氟马西尼组、氟马西尼组。
2.以激素诱导法诱导大鼠产生动情规律周期,结合居住入侵法制备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根据大鼠非接受期攻击打斗得分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丹皮酚组。
3.行为学评价及药物干预:采用边造模边灌胃给药方式,用药前后,分别进行大鼠旷场、高架十字迷宫、明暗箱、攻击行为等行为学评价,在用药两个完整周期(8天)后的非接受期取材,采集大鼠腹主动脉血,断头分离大鼠海马脑区,存储于﹣80℃冰箱备检。
结果:1.分别以自然筛选-居住入侵法和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制备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并在大鼠非接受期,进行旷场(OFT)、高架十字迷宫(EPM)、明暗箱(LDB)和攻击行为评价(RIT),研究结果发现:(1)自然筛选-居住入侵制备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行为学评价: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在OFT中央区停留时间显著降低(P<0.05),进入EPM开放臂的次数百分比(OE%)和时间百分比(OT%)显著降低(P<0.05),在LDB明区停留的时间和运动路程显著减少(P<0.05),攻击行为得分明显升高(P<0.0001)。(2)在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制备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行为学评价: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OFT中的运动总路程、中央区运动路程和中央区停留时间显著降低(P<0.05),EPM测试中OE%和OT%显著降低(P<0.01),在LDB的运动总路程显著降低(P<0.05),明区运动路程和停留时间显著降低(P<0.01),攻击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
2.丹皮酚对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制备PMDD肝气逆证模型大鼠行为学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LDB中的运动总路程、明区的运动路程显著降低(P<0.001),进入明区的次数极显著降低(P<0.0001),攻击得分显著升高(P<0.05),氟西汀组和丹皮酚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丹皮酚组大鼠在OFT的运动总路程、中央区的运动路程显著增加(P<0.001,P<0.05),EPM测试中OE%和OT%显著增加(P<0.05,P<0.001),在LDB中的运动总路程和在明区的停留时间显著升高(P<0.05),攻击得分显著降低(P<0.01)。氟西汀组在OFT和LDB的运动总路程显著增加(P<0.01),EPM测试中OT%显著增加(P<0.05),在LDB明区的运动路程和停留时间显著升高(P<0.05),攻击行为得分显著降低(P<0.0001)。
3.丹皮酚对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制备PMDD肝气逆证模型大鼠血清中神经递质和神经类固醇指标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Glu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NE和DHE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丹皮酚组大鼠血清中Glu含量显著升高(P<0.05),5-HT、NE含量显著降低(P<0.05),ALLO和AP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001),DHEA的含量显著下降(P<0.0001)。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组大鼠血清中Glu、ALLO含量显著升高(P<0.05),5-HT、NE、DHE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01,P<0.0001)。
4.丹皮酚对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制备PMDD肝气逆证模型大鼠海马脑区GABAAR-α4、GABAAR-β2、GABAAR-δ、CYP11A1、BDNF、SRD5A2、TSPO(PBR)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脑区中BDNF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脑区中TSPO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丹皮酚组和氟西汀组大鼠海马脑区中TSPO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组大鼠海马脑区中GABAAR-α4、GABAAR-β2、GABAAR-δ、CYP11A1、SRD5A2蛋白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5.免疫双荧光法检测GABAAR-α4/GABAAR-δ和PBR/CYP11A1蛋白在各组大鼠海马DG区定位表达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DG区中GABAAR-α4累积荧光平均强度有显著性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丹皮酚组大鼠海马脑区GABAAR-α4蛋白累积荧光平均强度有显著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脑区中TSPO累积荧光平均强度有显著性增高(P<0.01),GABAAR-δ、CYP11A1在各组大鼠海马DG区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荧光标记结果显示,GABAAR-α4/GABAAR-δ和TSPO/CYP11A1蛋白在模型组大鼠海马DG区中不存在共表达增强或减弱情况;
6.丹皮酚对氟马西尼处理的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行为学影响:旷场测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中央区运动路程和中央区的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1)模型组大鼠进入中央区次数显著减少(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丹皮酚组大鼠进入中央区次数显著减少(P<0.01)。与氟马西尼组相比,丹皮酚组对氟马西尼组处理的模型大鼠旷场行为无显著性影响(P>0.05)攻击行为测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攻击行为得分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丹皮酚组和氟西汀组大鼠的攻击得分显著降低(P<0.05);与氟马西尼组相比,丹皮酚+氟马西尼组大鼠的攻击得分显著性降低(P<0.05)。
7.丹皮酚对氟马西尼处理的PMDD肝气逆证模型大鼠血清神经类固醇等指标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GABA含量显著降低(P<0.0001),DHE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组大鼠血清中GAB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5-HT含量显著性降低(P<0.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NE含量呈增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组大鼠血清中的NE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
结论:1.自然筛选-居住入侵法和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均可成功制备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大鼠在旷场中央区的运动路程、停留时间和进入中央区次数,EPM中OE%和OT%,在LDB明区的运动路程、停留时间及攻击行为得分等行为学指标均具有明显月经周期依赖性。其中激素诱导-居住入侵法制备的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以其造模方法稳定可靠、成功率高,具备较好的可信度和实用性,较好模拟PMDD肝气逆证病证临床特征,可作为研究PMDD发病及药物干预机制研究良好载体。
2.旷场测试中的中央区的运动路程、停留时间和进入中央区次数,EPM测试中OE%和OT%,LDB测试中明区的运动路程、停留时间及攻击行为测试中攻击行为得分是评价PMDD肝气逆证大鼠模型的关键行为学指标。PMDD肝气逆证发生可能与大鼠血清中GABA含量显著降低,DHEA和NE含量升高有关,丹皮酚干预可显著降低NE、DHEA含量,提高Glu、ALLO和AP的含量,进而改善模型大鼠的躯体和活动能力,缓解大鼠焦虑及攻击性行为。
3.通过检测孕酮和四氢孕酮合成代谢转导途径GABAAR-α4、β2、δ、CYP11A1、BDNF等关键分子在PMDD肝气逆证大鼠海马脑区蛋白表达和定位分布情况发现,该途径中关键蛋白TSPO、BDNF、GABAAR-α4在PMDD肝气逆证大鼠海马脑区中的蛋白表达和分布发生异常变化,丹皮酚干预通过降低大鼠海马脑区TSPO、GABAAR-α4等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发挥治疗PMDD肝气逆证作用;并且氟马西尼干预实验结果表明,丹皮酚干预作用途径可能与GABAA受体的苯二氮卓位点无关。综上所述,由孕酮和四氢孕酮合成代谢转导途径介导的GABA能系统异常与PMDD肝气逆证发生密切相关,丹皮酚可通过调节该途径介导的GABA能系统发挥干预作用,以上研究可作为PMDD肝气逆证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靶点研究提供参考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