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举诗的出现是唐代文学中的重要现象,它不仅数量巨大、作者众多,更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唐代政治制度、文坛风貌、士人精神面貌以及社会习俗等诸多内容,这不仅为它在唐代诗歌的神圣殿堂中赢得了一席之地,也为我们研究唐代政治、历史、文化、乃至风俗习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但由于一直以来人们在观念上的偏差,认为科举诗是唐代诗歌中的“糟粕”,因而为大多数研究者所轻视,形成了唐诗研究领域里一个被忽视的角落。 然而,“古人日已远,青史字不泯”;“史阁行人在,诗家秀句传”,大量科举诗历经千载流传后世的事实时时呼唤着我们的重新认识与理解。本文就是对这一领域进行系统研究的一次尝试。 立足于对唐代科举诗进行独立研究的价值判断、研究现状,力图勾勒出唐代科举诗的真实面貌是本文的基本目标。基于这一目标,论文首先以《全唐诗》为蓝本,对科举诗作出了重新界定,并以此为基点,在审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考订、辨析,完成了《全唐诗科举诗索引》。 在上述基础上,论文上编在唐代科举制度以及诗歌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梳理出唐代科举诗发展的基本脉络,并分析、探讨了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创作状况,展示了其作为唐诗重要类型的整体风貌。由于省试诗在创作上的特殊性以及研究现状,本编另立一章对前人关于省试诗讨论得失进行了回顾、分析,重新界定了省试诗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对省试诗的起源、出现的背景、及以诗取士与唐诗繁荣的关系等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重新讨论,由此勾勒出省试诗发展的简要历史。 作为唐诗中的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唐代科举诗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及艺术表现方式。中编在对科举诗现实功能的把握中分析了唐代科举诗在思想及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并对其美学成就作了进一步探讨。与其他类型的诗歌相比,科举诗的创作更强调“情志沟通”的功能,由此决定了其主题集中于举子的物质生存状态和精神生存状态,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以及独特的意象和体式语言。科举诗在思想和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不仅是它成为独立诗歌类型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在题材开拓、写志功能、表现手法、人际沟通四个方面对中国诗歌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杰出人物的出现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得以立足于人类文明长河的重要标志,同样,众多优秀诗人的不断创新、开拓及其优秀作品的大量涌现是唐代科举诗历史构建并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标志,论文下编以著名科举诗家为个案,对唐代科举诗的风貌及其思想艺术特性进行了深入体认。透过他们的创作个案,我们对科举诗的认识也由宽泛而深入、由理论探讨而进入情感体验层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