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我国内地三个培训点的受训者在家庭治疗连续培训中的培训体验和学习过程。通过质性研究,采用焦点团体访谈进行质性资料收集,运用扎根理论程序化版本进行资料分析发掘和完善类属,建立受训者培训动机、培训体验和培训效果模型,总结了家庭治疗连续培训的系统式教学模式,发展出受训者内心变化历程理论。研究一受训者在家庭治疗连续培训中培训体验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索受训者的培训体验,提炼受训者参加培训的动机并建立相关模型;同时经过家庭治疗连续培训的实践检验和不断修正,发展出行之有效的家庭治疗连续培训的教学模式。方法:采用多中心采样,对三个培训点共12场培训进行非参与观察,对受训者进行共计11场焦点团体访谈。焦点团体访谈主题为培训体验或多教师协作教学。运用扎根理论程序化版本和MAXQDA计算机辅助软件对质性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提炼了我国内地家庭治疗连续培训的受训者培训动机主要为探索的需要,具体包括个人成长、专业成长和学习兴趣。2.研究建立了受训者培训动机、培训体验与培训效果的关系模型。3.研究总结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高度一致的系统式教学模式,明晰了系统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理论基础、教学方法和操作流程。结论:1.我国内地家庭治疗连续培训受训者的培训动机、培训体验与培训效果的关系模型中,受训者参加培训的主要动机以探索的需要为主;而且受训者参加培训受到既往类似或同一培训的培训体验和培训效果的影响。2.家庭治疗连续培训的系统式教学模式中多教师协作教学和反馈教学等教学方法是有效的,且有利于受训者对家庭治疗理论和技术的理解和建构,促进受训者的专业成长和个人成长。研究二受训者如何受到家庭治疗连续培训影响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受训者如何受到培训的影响,发展出当前我国内地家庭治疗连续培训中的受训者变化历程的实质理论。方法:采用目的性抽样和理论抽样对三个培训点某12场培训进行非参与观察,对受训者进行共计18场焦点团体访谈。焦点团体访谈主题为培训影响或培训过程。运用扎根理论程序化版本和MAXQDA计算机辅助软件对质性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发掘并完善了受训者如何受到家庭治疗连续培训影响的三个类属为:扰动、认同和变化。2.总结了受训者在家庭治疗连续培训中变化的阶段和特点。3.提炼和发展了受训者在家庭治疗连续培训项目中变化历程的理论框架为“扰动-认同-变化”的循环过程。结论:1.家庭治疗连续培训项目中的受训者展现的变化分为两个阶段。初期受训者变化的特点是多极性的;后期受训者变化的特点是一致性的,包括视角的转变、自我的成长、关系的改善、技术的应用、身份的接纳等。2.受训者在家庭治疗连续培训项目中的变化历程的理论框架为“扰动-认同-变化”的循环过程。受训者面对培训中感知到的差异性信息,内心受到“扰动”;经过内心的处理,受训者对感知到的差异性信息产生相应的“认同”;这种“认同”引发受训者心理、行为和关系上的“变化”;“变化”可能会促使受训者感受到新的“扰动”。3.在培训中认同了家庭治疗理论与技术的受训者,在没有感知到差异性信息、内心不再受到“扰动”时,由于“认同”使得受训者的信息处理过程已经发生变化。这样的机制使得受训者受到培训的影响比较稳定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