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当代史上颇为复杂,在日常生活中,这一事件本身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其相关探讨也日益消减,而在影视作品中,这一事件的再现却仍有一定的市场。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在集体记忆和意识形态的理论框架下,对新世纪七个关于文革的影像文本进行分析。文章认为,影像中的文革,以记忆之名,行忘却之实。在去政治化的政治语境,以及商业化运作的驱动力之下,这些影视作品以官方定论为创作前提,以满足受众消费需求为目的,不可能提供针对文革的探讨和思索,也不会提供严肃的文革记忆。
文章从两个大的方面对文本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影像中的文革记忆,一是用符号简化了记忆,一是用青春消解了时代。
具体来说,一方面,符号化的人物形象、革命热情、知识匮乏代表了文革的全部,文革被简化为一种年代背景,具体的、细微的文革中的惨烈的斗争和肮脏的人性都被遮蔽,文革的内涵被舍弃,只剩下奇观式的文革,供人消费。另一方面,文革中的故事,则以青春怀旧为主,青春的不羁,浪漫的爱情,都成了怀旧的元素。于是,文革只是一段人生经历,只是与我们有所不同的青春故事,我们共同遭遇不同年代的青春迷茫而已。将文革与青春划同,放逐了在文革中受苦的其他人。民族的创伤记忆被消解为个体的人生往事,反思的力量不知不觉中被抵消。
通过这样的策略,影像中的文革早已模糊,在有组织的记忆和忘却中,文革的政治敏感不再,反倒成了一道娱乐大餐,任人戏谑。这样的简单化记忆,以历史的荒唐缓解了当下人民的不安,以青春怀旧的呈现方式,供人们猎奇消遣;有组织的忘却,有商业利益的驱动,也是去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必然。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关注的是影像文本中文革记忆的再现,无心针对文革这一事件本身做是非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