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政治——新世纪影像中的文革记忆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ys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当代史上颇为复杂,在日常生活中,这一事件本身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其相关探讨也日益消减,而在影视作品中,这一事件的再现却仍有一定的市场。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在集体记忆和意识形态的理论框架下,对新世纪七个关于文革的影像文本进行分析。文章认为,影像中的文革,以记忆之名,行忘却之实。在去政治化的政治语境,以及商业化运作的驱动力之下,这些影视作品以官方定论为创作前提,以满足受众消费需求为目的,不可能提供针对文革的探讨和思索,也不会提供严肃的文革记忆。   文章从两个大的方面对文本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影像中的文革记忆,一是用符号简化了记忆,一是用青春消解了时代。   具体来说,一方面,符号化的人物形象、革命热情、知识匮乏代表了文革的全部,文革被简化为一种年代背景,具体的、细微的文革中的惨烈的斗争和肮脏的人性都被遮蔽,文革的内涵被舍弃,只剩下奇观式的文革,供人消费。另一方面,文革中的故事,则以青春怀旧为主,青春的不羁,浪漫的爱情,都成了怀旧的元素。于是,文革只是一段人生经历,只是与我们有所不同的青春故事,我们共同遭遇不同年代的青春迷茫而已。将文革与青春划同,放逐了在文革中受苦的其他人。民族的创伤记忆被消解为个体的人生往事,反思的力量不知不觉中被抵消。   通过这样的策略,影像中的文革早已模糊,在有组织的记忆和忘却中,文革的政治敏感不再,反倒成了一道娱乐大餐,任人戏谑。这样的简单化记忆,以历史的荒唐缓解了当下人民的不安,以青春怀旧的呈现方式,供人们猎奇消遣;有组织的忘却,有商业利益的驱动,也是去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必然。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关注的是影像文本中文革记忆的再现,无心针对文革这一事件本身做是非评判。  
其他文献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高速运转的扁平化世界,民族本土文化越来越受到多元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冲击,年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再像从前一样从祖辈那里传
1、沉降收缩裂缝rn在泵送混凝土现浇的各种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特别是板、墙面系数大的结构之中,经常出现一种早期裂缝.这种裂缝位于钢筋上部,裂缝中部较宽,两端较窄呈现梭状.
由于卫生设备的型号、构造不同,为了使不同性质卫生器具的给排水量能够累加,可把各种卫生器具的给水流量换算成给水当量数。以配水龙头的流量 0.2 L/S为 1个当量, 0.3 L/S为 1.5
如今,不管是国际社会还是我国国内,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性恋问题。医学、社会科学、生物学等领域的专家已经就此问题做了一些研究。相比较而言,新闻媒体对同性恋这一群体的
学位
1950年10月,“公营成都红旗铁工厂”正式开工生产,四川省成都市机械行业的首家国营工厂就此诞生了。如今,这家“铁工厂”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工程机械 October 1950,
我国随着政治经济实力的提高,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将文化软实力,即文化吸引力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文化吸引力究竟表现在哪些
城市社区媒介正是伴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国内住房制度改革、城市社区化管理体系的形成以及传媒产业的创新而出现和发展,至今有十几年的历史。城市社区媒介首先在深圳、上海、
本文以我国传统报业的手机报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将对手机报的研究视角从手机媒体拓展到传统报业领域,着重强调手机报的发展对推动数字报业的积极作用。文章紧密结合当下“数
2009年底,大陆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居全球之冠。网络人口成长快速,主要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展现出开放的成果。   网络成长快速,博客成长也惊人。大陆建置博客2.21亿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