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互动关系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9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中,合肥被定位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定位为与南京、杭州并列的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合肥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也应看到无论是在国民生产总值还是在城镇化发展水平方面,合肥与南京、杭州的差距还很大,产业结构与城市发展还没有完全配套,城市还没有得到服务业很好的支撑,产城分离现象突出。因此,在新形势下推进产业结构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就显得十分关键。本文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后,在理论上对三次产业结构与城市发展的演变规律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进而对合肥市的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并利用系统耦合理论,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来分析合肥市工业化指数、服务业指数分别与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实证结果发现,合肥市工业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为0.6733,进入“初级协调”发展阶段,而服务业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还不够高,仅为0.5762,还处在一个“勉强协调”发展阶段。进一步地,通过与杭州、南京、上海三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值相比较,发现合肥市服务业与城镇化的耦合度比沪宁杭三地都要低。这说明合肥市工业的各项发展已经比较完善,即将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而产业结构还没有调整过来,仍然处于工业化时期的结构水平,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发展还未进入到一个很好的协调阶段。针对实证发现的这个问题,本文寻找深层次的原因来对它进行解释。通过对合肥市市情的进一步了解,深入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合肥市服务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重“二”轻“三”的观念偏差,导致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二是城市功能的转型迟缓;三是就业结构转型滞后于需求;四是公共服务未能同步升级。据此,本文对合肥市城镇化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第一,要转变观念,缔造产业公平,实现发展战略的逐步转化,要从“工业立市”战略“服务业立市”战略转型,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全面实现“互联网+”,加紧发展现代金融业。第二,要适时促进城市功能的转型,优化产业结构。要促进产业链延伸、升级,提升工业竞争力;优化布局,加快产业集群发展;丰富业态、完善功能,加快服务业向中高端转移。第三,要提升就业结构水平,与产值结构相匹配。第四,依托城市群,积极提升公共服务业水平。要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重点,走产城融合发展之路。
其他文献
金融科技是信息技术应用于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提质、金融机构治理和金融市场提效而产生的金融创新。发展金融科技对实现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具有重大意义。构建金融科技发展动力指数,将金融科技的研究推进到量化阶段,有助于金融发展理论研究,为金融科技发展政策的制定和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本文在综合国内外对金融科技定义的基础上界定金融科技内涵。基于市场化视角,将金融科技发展动力划分为供给动力和需求动力两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