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驱者”,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省内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内陆山区与沿海地区财政自给能力差异性较大,部分设区市财力不足以提供基本公共产品服务。财政转移支付作为政府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政策工具,不仅为公共产品供给提供资金保障,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而且在推动经济稳定增长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背景,论文将分别从全省和九个设区市的视角,综合探讨福建省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和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为提高福建省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全省经济均衡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运用文献回顾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理论层面阐述了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其次,采用图表分析和数据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福建省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与经济增长现状进行说明;接着,基于福建省全省和九个设区市的视角,利用VAR模型、ECM模型和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等计量工具,探究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和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实证结果表明:从全省层面来看,福建省财政转移支付总体上会以一定比例促进经济增长,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中三个主要分项的经济增长弹性系数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经济效应最强。从九个设区市层面来看,各个设区市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和结构的经济效果截然不同,一般性转移支付对内陆山区产生的正向影响较为明显,税收返还更能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专项转移支付对不同设区市的经济增长可能产生正向作用,也可能产生负向效应。针对上述的实证结果分析,基于经济增长视角下,论文分别提出关于全省和九个设区市财政转移支付的优化建议。从全省角度:应适当提高全省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积极调整财政转移支付结构,加大对内陆山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从九个设区市角度:应突出各设区市财政转移支付重点支持领域,规范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