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鲤MHC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drea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是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采用家系选育,多系杂交和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育种技术育成的优良鱼类新品种。建鲤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等优点。近年来,对建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选育种和养殖等方面,对其遗传基础如免疫相关基因的研究则较少。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是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并编码免疫球蛋白样受体的高度多态基因群,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基因编码的蛋白通常称为MHC分子或MHC抗原,根据结构和功能分为Ⅰ、Ⅱ、Ⅲ三类。本研究以淡水中心培育的建鲤为实验材料,利用同源克隆、RACE等技术对MHC家族MHC Ⅰ A、MHC Ⅱ A、MHC ⅡB3个基因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根据GenBank中鲤鱼的MHC Ⅰ A基因序列,使用Primer Premier5.0(?)设计引物,扩增建鲤目的基因,并将目的片段克隆测序,得到1914bp的全长cDNA片段。分析发现建鲤MHC Ⅰ A基因包括118bp的5’末端非翻译区,1044bp的开放阅读框,752bp的3’末端非翻译区。编码的347个氨基酸由信号肽、多肽结合区、免疫球蛋白样区、跨膜区、胞质区几部分组成。生物软件分析表明,MHC Ⅰ 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有3个糖基化位点、3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3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4个豆蔻酰化位点、1个微体羧基末端目标信号、1个免疫球蛋白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蛋白信号位点。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建鲤MHC Ⅰ A与日本鲤鱼的MHC Ⅰ A(?)目似性最高,为66.0%;与虹鳟、大西洋鲑、青鳉、红鳍东方鲍的相似性分别为54.5%、57.9%、44.3%、42.0%,与小鼠、大鼠、人的相似性分别为29.1%、28.7%、29.7%。根据GenBank中鲤鱼的MHCIIA基因序列,使用Primer Premier5.0设计引物,扩增建鲤目的基因,并将目的片段克隆测序,得到877bp的全长cDNA片段,分析发现建鲤MHC ⅡA基因包括65bp的5’末端非翻译区,705bp的开放阅读框,107bp的3’末端非翻译区。编码的235个氨基酸由信号肽、多肽结合区、免疫球蛋白样区、跨膜区、胞质区几部分组成。生物软件分析表明,MHC Ⅱ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有有1个糖基化位点、1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6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5个豆蔻酰化位点、1个免疫球蛋白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蛋白信号位点。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建鲤MHC ⅡA与欧洲鲤鱼MHC ⅡA的同源性最高,为89.7%;与尼罗罗非鱼的相似性最低,为47.6%。根据GenBank中鲤鱼的MHCⅡB基因序列,使用Primer Premier5.0设计引物,扩增建鲤目的基因,并将目的片段克隆测序,得到1487bp的全长cDNA片段,分析发现建鲤MHC ⅡB基因包括26bp的5’末端非翻译区,759bp的开放阅读框,702bp的3’末端非翻译区。编码的252个氨基酸由信号肽、多肽结合区、免疫球蛋白样区、跨膜区、胞质区几部分组成。生物软件分析表明,MHC ⅡB基因编码的氨基酸有1个糖基化位点、1个环腺苷酸和鸟苷酸依赖性的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4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8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4个豆蔻酰化位点。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建鲤MHC ⅡB与欧洲鲤鱼MHC ⅡB的同源性最高,为88.3%;与斑马鱼的同源性为71.6%;与溪红点鲑、圆斑新鲽、青鳉的同源性分别为53.2%、52.2%、52.0%。由于MHC和鱼类免疫密切相关,所以本文对建鲤MHC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MHC分子的作用机理以及MHC基因多态性与鱼体抗病力的关系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囊泡运输为真核细胞的多种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蛋白质和脂类物质,是细胞进行大分子(如蛋白质和脂类物质)跨细胞膜传输的一种重要方式。整个囊泡运输过程包括囊泡的出芽,囊泡沿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