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绿/氧化锌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来源 :西安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ao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材料科学的深入研究,单相材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复杂化、功能化、绿色化的新型材料已成为研究热点。多功能“壳”材料包覆单相“核”材料形成兼具各自优异性能的核壳结构复合材料,这个思路已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纳米材料的制备。本课题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出了直接绿/氧化锌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在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利用重结晶法和原位生成法制备出直接绿/氧化锌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对其进行TEM和XRD表征,分析发现制备出的产品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具备直接绿的染色性能和纳米材料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2)实验探究了不同氢氧化钠浓度、硝酸锌浓度以及搅拌速度对此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H-为0.95mol/L时制备出的纳米粒子粒度均匀、分散性好;当硝酸锌浓度为0.25mol/L时,制备出的核壳纳米染料为墨绿色,染色性能好;在转速为1000r制备出了结晶度好、粒径在80~95nm尺寸的直接绿/氧化锌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3)优化制备工艺条件:m(SDS):m(正戊醇)=2:3;m(乳化剂):m(二甲苯)=1:1;T=90℃;R=1000r;COH-=0.95mol/L;CZn2+=0.25 mol/L。在此种工艺条件下进行了小量中试制备实验,得到的纳米粒子粒径在70~100nm,氧化锌壳层厚度在 15~25nm。(4)测试得到了原子吸收光谱,研究了不同碱浓度、锌盐浓度、搅拌速度对核壳结构氧化锌吸附性的影响,并绘制了吸附量曲线。结果表明,核对氧化锌的吸附量r与碱浓度成正比;在一定范围内,锌盐浓度增加,吸附量增大,随之吸附量减小;搅拌速度对氧化锌吸附量没有大的影响。(5)测试得到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了这种核壳结构纳米功能染料对紫外线的屏蔽性。结果表明,核壳结构纳米粒子浓度增加1.5%,吸收强度增加0.1A,因此可作为很好的抗紫外线屏蔽剂。图25幅,表8个,参考文献62篇。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研究土默特右旗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现状,探讨农村金融因素对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结合调研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探寻各类金融服务对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程度,再通过
杂化光致变色材料具有独特的光敏性质和可逆的变色行为,能够与光、电、磁等物理性质耦合产生新的功能,在新型智能材料领域备受关注。本论文分别从以氢键和配位键构筑的杂化材
树脂导光水泥基材料(Resin light conductive cementitious materials,RLCCM)是以自密实水泥砂浆为基体,植入透明树脂作为导光组分而制备的具有透光显影、采光节能作用的有机
《刑法修正案九》中针对贪污受贿犯罪纳入了“终身监禁”这一全新的名词,并通过相关司法解释对其适用条件进行了阐述限制。本文以修正后的《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为根据,结合
分布式计算环境中所处理的执行事件大多由不同信息源所产生,并具有数据量大、结构复杂和分布不均等特征。但是对于同一信息源产生的事件组,事件与事件间大多存在顺序约束的关系,使用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DAG)可以准确模拟具有依赖关系的计算机任务在分布式环境中的处理流程。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物理系统、CPS分布式系统和DAG模型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之后对现有的相关经典DA
作为有机质早期成岩作用中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铁的氧化还原是影响磷迁移转化的主要动力学机制,尤其是厌氧环境中微生物对铁的异化还原作用。本文构建了上覆水-孔隙水-沉积柱芯
背景:黑色素瘤(melanoma)是极具危险性的疾病,占皮肤肿瘤死亡病例的极大部分。而恶性黑素瘤细胞对化学疗法的抵抗,预示着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不良预后效果。造成黑色素瘤化学
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由于结构灵活多变、制膜容易、成本低、可降解等优点,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该类化合物中的有机阳离子组分通常会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响应,从而引起结构相
目的:1.根据实验红鲫标准化的要求,进一步筛选和建立实验红鲫C1HD系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并以此微卫星标记做种群遗传纯合度分析。2.根据实验红鲫标准化的要求,建立实验红鲫水
氧化铅纳米材料与块体材料相比具有独特的电学、光学等性能,因此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氧化铅具有两种多晶型形式:α-Pb O在低温下可以稳定存在,晶格结构为红色四方相;β-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