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期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高校扩招以及完全学分制的推行,高校学生的住宿条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寝室成了大学校园里相对固定的基层单位,“生活园区”的概念被提出和实践,生活园区成了大学生生活、交流、学习的重要场所并日趋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空间。如何抢占这块课堂之外的重要阵地成了学者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文献阅读、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对上海市三所高校开展了相关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工作,试图将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相结合,提出可供操作的加强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必要性。在这一部分中,首先介绍了大学生生活园区的内涵、组织管理模式、生活园区的由来以及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然后阐述了生活园区之于大学生的意义,生活园区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及娱乐休闲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同辈群体间相互交流、情感依托的家园,也是大学生素质拓展、成长锻炼的重要舞台。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生活性、情感性、渗透性和集中性等特点。在大学生生活园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原则的践行,是加强生活园区育人功能的内在要求,是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内在补充,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层保障。第二部分介绍了笔者调查的基本情况以及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通过文献查阅以及对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大学生活园区的实证调查,总结了成绩,发现了问题,并分析了原因。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察觉了在生活园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现实的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学生对在生活园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不高,园区工作者对在生活园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畏难情绪,对园区教育资源的挖掘不够充分等。究其原因,是由于某些思政工作者对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不明确、积极性不高,部分大学生对显性的教育和管理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等。第三部分提出了对于加强与改进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建议、举措。首先应该树立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明确生活园区的育人功能。其次要完善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发动辅导员、园区管理者、园区学生自主管理队伍、后勤服务人员以及导师加入到生活园区全员育人的队伍中来。再次从园区管理、服务、环境三个维度出发,做到管理、服务、环境与育人相结合,把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最后为了让园区思想政治教育长期、有效开展下去,要完善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包括理论保障、体制保障、资金保障和监督保障。本文试图系统地阐述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从生活园区的由来出发,探讨生活园区对于大学生的意义;从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发掘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从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举措。其中,有些内容是之前的研究鲜有涉及的,比如,大学生生活园区的由来和生活园区对于大学生的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基本上都是一笔带过,但是,本文做了必要的、详细的阐述。并且对在生活园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也进行了论证,这也是以前的研究所没有涉及的。再者,本文较为细致地把握了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质,并从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三个维度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