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互联网传播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000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包括书法、绘画、雕塑、建筑、园林和工艺美术。艺术的传承与延续,与人们的传播活动密不可分。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传播环境,迅速崛起的互联网,将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带入了数字化的网络传播时代。新的艺术传播现象,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和思考。在具体艺术现象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可综合运用艺术学、传播学、社会学、符号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在新传播环境下所产生的变化及其发展演变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互联网传播研究可从传播动因、传播方式、传播效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入手。传播动因主要来自艺术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从艺术内部来看,艺术创造是一种具有受众指向的艺术活动,使艺术作品形成了召唤式结构。艺术受众的接受活动也是一种主动的再创造,整体的艺术空间就是在这种传与受的互动过程中逐渐生成。外部动因主要来自媒介的演进和商业的推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网络传播主要通过网站、论坛、博客、播客、维客以及基于Web3D技术的三维虚拟展示等方式展开。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网络化传播使艺术信息游离于现实的物质构成转化为虚拟的数字化形态,艺术受众也从真实的被动接受转为虚拟的主动参与。这种传播一方面突破了现实的时空阻隔,使传统造型艺术得到更为广泛和迅速的传播;另一方面,由于“把关人”的缺失以及信息源的多元化,艺术信息变得相对不稳定,同时在数字转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失真,也会引发更多的误读现象。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互联网传播将会与艺术产业结合得更为紧密,并在艺术教育中有更为广泛的应用。   以媒介的视角回顾艺术的发展历程,可发现媒介的变迁与艺术的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媒介的变革会促进艺术形式的生成,同时也往往会带来艺术观念的更新。人类的艺术传播活动主要有两个努力方向,一是拓展艺术信息的传播渠道;二是在此基础上完善艺术的感知方式。艺术批评也可视为艺术传播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侧重于对艺术信息的有效反馈。在网络环境下,艺术批评主体及其表达方式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网络传播将会产生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主题公园作为新型旅游地,正以其独特的文化特点、丰富的科技内涵和强大的娱乐功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其中的家具设计已成为了主题公园
期刊
音乐记载和传承着人类社会的文明,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
期刊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社会化网络服务的应用也逐渐普及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从日常的购物到旅游、社交几乎都有SNS的身影。我们的在线时间比